休克(shock)是指由於急性循環功能不全引起的以微循環血流障礙為特徵的綜合征。其主要病理生理改變為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血管阻力改變和心功能不全,致使全身組織灌住不足、微循環血流減少,產生循環、細胞和代謝等方面的一系列障礙和重要器官的損害。
[病因]
引起休克原因很多,可分為以下幾類:
(1)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如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肺栓塞及心包填塞等引起。
(2)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如出血、燒傷、腸梗阻和骨折等引起。
(3)感染性休克(infective shock)
如敗血症、肺炎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所致。
(4)過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如青黴素、普魯卡因過敏等引起的休克。
[臨床表現]
休克病人主要表現為皮膚蒼白、四肢厥冷、口唇及指甲發紺、大汗淋漓、脈搏細弱而快、尿少及血壓下降,一般收縮壓降至10.6kPa(80mmHg)以下,如為高血壓患者,較原血壓降低4.0kPa(30mmHg)以上,另外病人尚有煩躁不安、嗜睡、意識模糊、譫妄甚至昏迷等神志改變。
[診斷要點]
(1)有誘發休克的病因。
(2)有皮膚蒼白、四肢厥冷、口唇及粘膜發紺、尿少、脈搏細速大於100次/分等臨床表現。
(3)收縮壓降至10.6kPa(80mmHg)以下。
(4)脈壓差小於2.67kPa(20mmHg)。
(5)有煩躁不安、嗜睡、意識模糊、譫妄或昏迷等神志改變。
[鑒別診斷]
各型休克如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過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均需鑒別。
(1)感染性休克
有畏寒、發熱等感染徵象和感染病灶。
(2)心源性休克
有原發心臟病症狀和體征,心電圖和X線檢查可有心臟損害改變。
(3)低血容量休克
有失血、失水等血容量減少的原因。
(4)過敏性休克
有服用藥物等致敏原接觸史和過敏體征的表現。
[家庭應急處理]
(1)心源性休克時,病人應予平臥、頭低腳高、注意保暖,另外盡量保持患者安靜,避免隨意搬運,以免加重心臟負荷。
(2)感染性休克患者應取平臥位,頭部稍抬高,以減少毒素隨血液循環至腦部而損害大腦。給予高熱量、多維生素及易消化食物飲食,並鼓勵病人多喝水或菜湯之類,補充水份。高熱時採取物理降溫或少量退熱藥物口服。
(3)過敏性休克病人應平臥,頭低腳高以保證大腦的血液供給;如是服藥引起,應立即停止服用該藥物,並口服家中備用的撲爾敏8毫克,維生素C 0.5~1.0克及乳酸鈣0.5克,每日3次,並加用安定5毫克,每日3次,加以適當鎮靜。
(4)低血容量休克時,病人應取平臥位,頭低腳高,注意保暖和保持呼吸道通暢,保持安靜,防止嘔血時吸入氣管內發生窒息。煩躁不安時可給予安定10毫克一次鎮靜。
(5)經上述緊急處理後應急送醫院進一步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