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找到心理診所,很不好意思地對醫生講,自己正處於迷惑與選擇之中。不知是父母小時的教育不當,還是與生俱來的貪性,自己對物質方面有著很強的「佔有」心理,小到幾支大頭針,大到建築用的磚頭、公家的釘書機等,都想扛回家。她明知這樣不對,有時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一般而言,貪婪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錯誤的價值觀念:認為社會是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為自己擁有。這種人存在極端的個人主義思想,是永遠不會滿足的。他們會得隴望蜀,有了票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位子,從不會滿足。
行為的強化作用:有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時,多有懼怕心理,一怕引起公憤,二怕被捉。一旦得手,便喜上心頭,屢屢嘗到甜頭後,膽子就越來越大。每一次僥倖過關對他都是一種條件刺激,會不斷強化著貪婪心理。
攀比心理:有些人原本也是清白之人,但是看到原來與自己境況差不多的同事、同學、戰友、鄰居、朋友、親戚、下屬、小輩、甚至原來那些比自己條件差得遠的人都發了財,心理就不平衡了,覺得自己活得太冤枉,由此也學著伸出了貪婪的雙手。
補償心理:有些人原來家境貧寒,或者生活中有一段坎坷的經歷,便覺得社會對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會利用手中的權力索取不義之財,以補償以往的損失。
貪婪並非遺傳所致,是個人在後天社會環境中受病態文化的影響,形成自私、攫娶不滿足的價值觀,而出現的不正常的行為表現。若要改正,是可以自我調適的,具體方法如下:格言自警法:古往今來,仁人賢士對貪婪之人是非常鄙視的,他們撰文作詩,鞭撻或諷刺那些索取不義之財的行為。想消除貪婪心理的人,應牢記那些詩文和名言格言,朝夕自警。
自我反思法:自己在紙上連續20次用筆回答「我喜歡……」這個問題。回答時應不加思索,限時20秒鐘,待全部寫下後,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慾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過分的慾望,這樣就可明確貪婪的對象與範圍,最後對造成貪婪心理的原因與危害,自己作較深層的分析。分析自己貪婪的原因是有攀比、補償、僥倖的心理呢,還是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分析清楚後,便下決心,要堂堂正正做人,改掉貪婪的惡習。
心理調適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到知足常樂,「知足」便不會有非分之想,「常樂」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來源:健康報 作者: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