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measles,rubeola)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麻疹(measles,rubeola)

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急性出疹性傳染玻臨床以發熱、結合膜炎、流淚羞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後有糠麩樣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為其特徵。

中醫學認為,麻疹是因外感麻毒時邪而引發的出疹性傳染病,在臨床上以發熱、目胞腫赤、淚水汪汪及全身紅色斑疹為主要表現。因其疹點隆起,狀如麻粒,故名麻疹,為兒科四大要證之一。

病因及流行病學:

現代醫學認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春冬季節多見,易感兒為6~8個月以後的嬰幼兒。

患者是唯一傳染源,從接觸後7天至出疹後5天(如並發肺炎,則延至出疹後10天)有傳染性,病毒存在於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也可通過污染的日用品、衣物等間接傳播。本病的傳染性極強,易感者接觸後90%以上均發玻隨著麻疹減毒活疫苗的普遍應用,其發病率已大為降低,但少數地區由於預防工作不夠健全,仍有局部流行。 嬰兒可從胎盤得到母親抗體,生後4~6個月內有被動免疫力,以後逐漸消失。

病理及發病機理:

麻疹病毒屬副粘液病毒,含核糖核酸 (RNA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當侵入呼吸道上皮細胞後,約第2日進入附近淋巴結,同時少量病毒入血,通過第一次病毒血症到達肝、脾及其他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細胞中,大量增殖後,大約在感染後第5~7天,再入血循環,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同時破壞受侵襲的細胞,此為臨床前驅期,患者的傳染性最強。皮疹出現後,病毒複製減少。

臨床表現: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 潛伏期從接觸病人到開始發熱,約為10~14天,曾接受被動免疫或主動免疫者可延至3~4周。

2. 前驅期從發熱到出疹,一般3~4天。此期傳染性最強。臨床特點是:

1 低~中度發熱。

2 上呼吸道炎咳嗽、噴嚏、流涕、眼結膜充血、畏光、流淚、眼瞼浮腫、咽部充血,在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麻疹極有幫助。

頰粘膜斑(Koplik)斑在疹發前24~48小時出現,為直徑約1mm的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始散佈在雙側近下臼齒的頰粘膜上,量少,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可累及整個頰粘膜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現後即逐漸消失。

3.出疹期於發熱第3~4天開始出現皮疹,出疹期約為3~5天。

1 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

2 皮疹初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始見於耳後、頸部、沿著髮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幹及四肢,呈向心性分佈,最後達手掌及足底,2~5天出齊。皮疹形態轉變為橢圓形、表淺、有薄膜包圍的"露珠"狀皰疹,周圍紅暈,大小不等。斑疹、丘疹、皰疹及結痂等各期皮疹同時存在。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

3 全身症狀淋巴結腫大、脾腫大,高熱時可有激惹、嗜睡等。

4.恢復期出疹3~4天後,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順序相同。退疹後,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色素沉著,7~10天痊癒。

二、非典型麻疹

1、 輕症麻疹多見於在潛伏期內接受過丙種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個月內體內尚有母親部分抗體的嬰兒。發熱低,上呼吸道症狀輕,麻疹粘膜斑不明顯,皮疹稀疏,病程約1周,無併發症。

2、 重症麻疹發熱高達40℃以上,中毒症狀重,伴驚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藍色,常伴有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嘔血、咯血、血尿、血小板減少等。如皮疹少,色暗淡,常為循環不良表現,此型患者死亡率高。

3、 無疹型麻疹注射過減毒活疫苗者,可無典型粘膜斑和皮疹。

4、 異型麻疹多發生於接種麻疹滅活疫苗後6個月至6年,當再接觸麻疹病人或再接種麻疹滅活疫苗時出現。表現為高熱、頭痛、肌痛,無口腔粘膜斑,皮疹從四肢遠端開始,延及軀幹、面部,皮疹多形性,常伴手足背水腫及肺炎。恢復期麻疹特異性抗體強陽性但病毒分離陰性。我國用減毒活疫苗,故此型少見。

5、 成人麻疹由於麻疹疫苗的應用,成人麻疹發病率逐漸增加,與兒童麻疹不同處為:肝損害發生率高;胃腸道症狀多見,如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骨骼肌痛,包括關節及背部痛;麻疹粘膜斑存在時間長,可達7天;眼部疼痛多見,但羞明少見。

實驗室檢查

1、血象 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減少或稍增,淋巴細胞增加不明顯。

2、快速診斷 前驅期鼻咽分泌物、痰、尿沉渣找到多核鉅細胞;鼻咽拭子查麻疹抗原。

3、血清抗體測定 在病程早期及恢復期各采血一次作補體結合試驗、或中和試驗、凝血抑制試驗等檢查抗體,效價增加4倍以上為陽性。

4、病毒分離取前驅期或出疹初期病人的眼、鼻咽分泌物。血和尿接種原代人胚腎或羊膜細胞,分離麻疹病毒,再用免疫螢光法鑒定。但陽性率低。。

併發症

一、 肺炎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間質性肺炎多不嚴重,常在出疹及體溫下降後消退;支氣管肺炎較常見,為細菌繼發感染所致,常見致病菌為肺炎球菌、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嗜血性流感桿菌等,表現為原症狀加重,高熱持續、咳嗽、膿性痰,有氣急、鼻扇、唇發紺,肺部羅音,易並發膿胸或膿氣胸、急性心力衰竭、心肌炎等。

二、 心肌炎 多見於2歲以下重型麻疹或並發肺炎和營養不良的小兒。

三、 喉炎 多見於小於2歲的小兒,因小兒喉腔狹窄,並發細菌感染時喉部組織水腫,分泌物增多,極易造成喉梗阻。

四、 神經系統

1、 麻疹腦炎

2、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五、 結核病惡化

六、 營養不良與維生素A缺乏症

診斷:

在麻疹流行期間接觸過麻疹病人的易感者,出現急起發熱,伴上呼吸道卡他症狀,結膜充血、畏光,早期口腔內有麻疹粘膜斑即可診斷,在出現典型皮疹和退疹後表現可助確診。非典型病人難以確診者或分離病毒及測定血清特異抗體。

鑒別診斷:

1. 風疹 前驅期短,全身症狀和呼吸道症狀輕,無麻疹粘膜斑。發熱1~2天即出疹,皮疹主要出現於面部和軀幹部,1~2天即退,不留色素沉著,不脫屑。常伴耳後、枕後和頸部淋巴結腫大。

2. 幼兒急疹 幼兒急起發熱或高熱3~4天,症狀輕,熱退後出現玫瑰色散在皮疹(熱退疹出),面部及四肢遠端皮疹甚少,經1~2天皮疹退荊

3. 藥疹近期有服用或接觸藥物史,皮疹形態不一,癢感,伴低熱或無熱,軀幹少於四肢,無粘膜斑及呼吸道卡他炎症,停藥後皮疹漸消退。

治療:主要為對症治療,加強護理和防止併發症。

一、對症處理

1.高熱時以物理降溫為主,也可服用小量退熱劑,切忌退熱過猛引起虛脫,加重病情。

2.咳嗽劇烈時給鎮咳祛痰劑。

3.煩躁不安時可用苯巴比妥類藥物。

4.經口入量不足時應靜脈輸液,但應注意輸入量及速度,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二、併發症治療

1.支氣管肺炎:合理選用抗生素治療。高熱中毒症狀嚴重時可短期用氫化可的松,2~3天好轉後即停用。

2.喉炎:除選用合理抗生素外,應用糖皮質激素以減輕聲門下水腫,常用潑尼松每日1mg/kg口服,重者用地塞米松每日0.2mg/kg靜點。個別嚴重呼吸道梗阻者,必要時行氣管切開。

三、中醫治療 早期行辛涼透表,出疹期行清熱解毒透疹,進行辨證論治,隨症加減治療。

預防:

一、被動免疫 在接觸麻疹5天內立即給予免疫球蛋白0.25ml/kg,可預防麻疹,超過6天則無法達到上述效果,但可減輕症狀。被動免疫僅能維持8周,以後應主動免疫。

二、主動免疫 採用麻疹減毒活疫苗:8個月齡初種;7歲時復種。

三、控制傳染源 早期發現病人、早期隔離,病人應隔離至出疹後5天,合併肺炎者延長至10天。曾接觸麻疹病人的易感兒應隔離檢疫、觀察3周。

四、切斷傳播途徑:流行期間避免易感兒到公共場所或探親訪友。無併發症的患兒在家中隔離,以減少傳播和繼發醫院內感染。病人衣物在陽光下曝曬,病人曾住房間通風並用紫外線照射。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