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指胃和十二指腸由於胃酸及消化酶對自身粘膜的消化而形成的潰瘍。其發病可急可緩,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小兒各年齡均可發病,以新生兒和年長兒多見。男孩多於女孩。

病 因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與多種因素有關,可能是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 遺傳 。

2、 胃酸-胃蛋白酶是發病過程中的重要因素,但胃酸分泌量本身與發病無必然聯繫。

3、 粘膜完整性受損:缺氧、缺血、藥物(如阿斯匹林、酒精等)。

4、 幽門螺桿菌消化道感染與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和復發有密切關係。

5、 其他:環境、精神行為、飲食習慣等。抽煙飲酒均可促進潰瘍發玻小兒被動吸煙也同樣能誘發潰瘍,應引起足夠重視。

6、 繼發性潰瘍是由於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胃、十二指腸粘膜的局部損害。常繼發於嚴重缺氧或嚴重感染(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重度營養不良、大面積燒傷、神經損傷或大量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以新生兒,小嬰兒期多見。

症 狀

新生兒和小嬰兒起病急。症狀不典型,常被原發病的症狀掩蓋。開始出現哭鬧不安,不吃奶,很快出現嘔吐,吐血,便血。常合併穿孔,發生腹膜炎,表現明顯腹脹、腹痛,常可發生休克。

幼兒主要表現為臍周不規律反覆腹痛,嘔吐,食慾減退。患兒大多消瘦營養不良。

年長兒多呈慢性潰瘍,上腹部疼痛較有規律。十二指腸潰瘍大多在飯前和夜間痛,進食後常可緩解,胃潰瘍則多在進食後痛。患兒還可有噯氣,嘔吐。潰瘍活動期可有小量出血。大便潛血陽性,小兒常伴貧血,體重增長較差。重者可發生便血,吐血和胃穿孔。

診斷

鋇餐X線檢查,纖維胃鏡檢查可幫助確診。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測定可輔助診斷。

治 療

小嬰兒急性潰瘍常合併出血穿孔,必需及時住院輸血或手術治療。慢性潰瘍治療目的是解除疼痛,促進潰瘍癒合,防止復發和併發症。

(一)一般治療

輕者主要是調節飲食,宜少量多餐給予易消化食物,忌酸性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出血不需絕對禁食,可給流食或半流食。如大量反覆出血則需絕對休息暫時禁食到醫院治療。

(二)藥物治療

1、 抗酸劑或H-2受體拮抗劑 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等,可中和或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十二指腸酸度,緩解疼痛,促進潰瘍癒合。三餐後及睡前各服一次,6~8周為一療程。

2、 粘膜保護劑 硫糖鋁、膠體鉍劑(次枸櫞酸鉍和次水楊酸鉍),可與潰瘍面蛋白質結合形成保護膜,後者還可殺滅幽門螺旋桿菌,更有利於潰瘍面的癒合和降低復發率。於三餐前30分鐘及睡前各服一次,6~8周為一療程。

3、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明顯降低復發率。常合用膠體鉍劑與抗炎藥(羥氨苄青黴素,夫喃唑酮,滅滴靈、紅黴素、黃連素等)。

(三)外科治療

凡大量或反覆出血經內科治療無效、潰瘍穿孔或幽門梗陰用鼻胃管引流72小時仍無好轉時,應考慮外科手術。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