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當心五毒入口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夏秋之交當心五毒入口

變質田螺、生扁豆、毒蘑菇、生海鮮、不潔盒飯是夏秋季容易引發食物中毒的「五毒」食物。這是海澱區衛生局最新發佈的食品安全預警中提醒消費者的。在安全預警中,執法人員首先列舉了今年最新發生的「五毒」食物中毒事件:6月中旬以來,福建省連續發生5起因食用織紋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7月13日下午,銀川市發生了一起大規模食用織紋螺中毒事件。此外,夏秋季因食用變質田螺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也時有發生。近期,海澱區發生一起因非法送餐引起的食物中毒,導致該寫字樓內20餘名員工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北京市衛生監督所公佈,6月以來連續有4個建築工地發生扁豆中毒。

■市民秋遊別采蘑菇吃

由於今年北京的夏天天氣悶熱,空氣濕度大,適宜蘑菇生長。香山公園近期公佈在公園內發現有毒蘑菇,提醒遊人注意。因此,路邊的蘑菇千萬不要采,也不要購買無照攤商出售的野生蘑菇,預防中毒事件的發生。毒蘑菇大約有100餘種,人誤食了毒蘑菇後會經歷潛伏期、假愈期、內臟損害期等幾個階段,由於兒童和老人的體質較弱,他們發生中毒死亡的概率也相對較大。

據瞭解,全國近期曾發生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據不完全統計已造成27人中毒,其中16人死亡。毒蘑菇又叫毒菌。在我國,毒蘑菇約有180種,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種,常見的有褐鱗小散肉褐鱗小散白毒散鱗柄白毒散毒散殘托斑毒散毒粉褶蕈、秋生盔孢散包腳黑褶散鹿花菌等。

毒蘑菇毒性非常強,中毒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一般分為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臟器損害型、日光性皮炎型五種類型,其中臟器損害型最為嚴重,死亡率極高。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公眾難以識別,常因家庭誤食而中毒,中毒多發生在野生毒蘑菇生長的陰雨季節,以散發為主,且食用干毒蘑菇也可引起中毒。

專家提醒,以前判斷毒蘑菇的特徵是顏色鮮艷,有疣點、斑點等等,但這些都不能作為鑒別毒蘑菇的標準。為了避免毒蘑菇中毒的事件發生,人們不可隨便採食或輕意食用不認識的蘑菇。凡食用野生蘑菇後在短期內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時,應盡快就醫,徹底催吐、洗胃、導瀉,有條件者應盡早施行血液淨化手術。

■未熟透的海鮮、扁豆毒性也很大

海澱區食品安全最新預警,在9月份發生食物中毒主要以細菌性食物中毒為主,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居多。副溶血性弧菌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在溫度37℃、pH7.7左右、含鹽3%~4%的食物和培養基中發育良好,在無鹽條件下不能生長。副溶血性弧菌多存在於海水中,故海產品的染菌率較高。除食用未煮熟的魚、蝦、蟹類可引起中毒之外,肉、蛋、蔬菜等也可引起,這是因食物容器或砧板生熟食不分,與海產品交叉污染引起的,也有由鹹菜和食鹽引起本菌食物中毒的。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潛伏期為2至40小時不等,大多為10小時左右。主要症狀為嘔吐、腹痛、腹瀉,糞便呈洗肉水樣或膿血樣,裡急後重不明顯,發熱輕,重者可有脫水、意識不清、血壓下降等。病程約1周左右。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增多,糞便鏡檢可見白細胞、膿細胞或紅細胞,部分病人有巨噬細胞。糞便培養可檢出副溶血性弧菌。根據流行季節、進食污染食物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即可確診。治療為對症和支持療法,重者可口服抗生素,一般愈後良好。

專家建議,將動物性食物煮熟後再食,放置一段時間後,食前要充分加熱,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感染。

據分析,未炒熟或煮熟透的扁豆中,毒性物質與一種紅血球凝集素有關。扁豆所含的毒性物質能被持續高溫破壞,所以炒菜時應充分加熱,使扁豆顏色全變,吃著沒有生扁豆味。如果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症狀,要立即去醫院就診,並及時向轄區衛生監督所投訴。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