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斷乳方式不足取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這些斷乳方式不足取

再過幾天,芳芳就滿一週歲了。張嘴一笑,露出6顆白白的小乳牙,還喜歡在地上搖搖晃晃地走動。胃口也變大了,吸起奶來特別有勁,吃到末了,常常含住奶頭不放。芳芳媽明白,自己乳汁雖然不少,但現在已是供不應求,是給她斷奶的時候了。她試著一頓沒有給芳芳餵奶,誰知女兒哭得聲嘶力竭。她心一軟,便又將奶頭塞進孩子的小嘴裡。這奶怎麼斷得掉呢?芳芳媽犯愁了。車間裡的姐妹們知道了,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有人勸她在乳頭上塗些黑色藥膏,孩子怕了就不敢吃了;有人主張在奶頭上抹上些黃連、辣椒水之類,把孩子的「乳癮」嚇回去;還有人勸她回娘家住上十天半個月,讓孩子看不見,也吃不上奶,自然就成了。其實,這些斷乳方式都不足齲

胎兒呱呱墜地,眼睛尚未睜開,就躲進母親懷裡,吸吮媽媽的乳汁。此後,每當孩子睜開眼睛,映入眼簾的常常就是母親的臉龐。肌膚相親,眼神交往,耳邊喃喃細語,特別是溫暖清甜的乳汁,既解饑又解渴,都會使嬰兒感到十分愉快。反覆強化以後,孩子便自然形成對母乳的依戀。斷乳越晚,孩子的「戀乳」、「戀母」心理越強。採用「嚇唬式」、「急剎車式」的斷乳方式,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突然打擊,可使他們幼嫩的身心遭到傷害,雖然不再吃奶,卻無法割斷孩子的「戀乳」心理,以致陷入「戀乳危機」之中。常常表現為只吃母乳,拒絕吃其他食物,這更增加了斷乳困難。孩子白天哭鬧折騰,晚上仍要過過「奶癮」,否則便滋生吮手指、吮毛巾或被角等怪癖,聊以自慰。一些過去全由母乳餵養,沒有添加輔食的孩子,突然斷奶,難以適應固體食物,硬是不肯吃,如填塞進口,也不嚼不咽。即使勉強吞下去,胃腸也不易消化吸收,可發生腹瀉、上火。時間長了,孩子胃口越來越差,以致發生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速度減慢。那麼,像芳芳這樣由母乳餵養的嬰兒,究竟什麼時間斷奶為好,又該如何度過「戀乳危機」呢?科學的方法是四個字——「循序漸進」。

一般認為,嬰兒出生10~12個月時,胃腸消化功能基本完善,對營養的需要逐漸增加,母乳的量和質均已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此時是斷奶的適宜時期。但斷奶對嬰兒飲食習慣來說,畢竟是個很大的轉變,從完全靠吃奶到斷奶,需要逐步適應。斷奶應與輔食添加相互配合,相互轉化。嬰兒從生後2~3個月開始,可加喂少量米湯、菜湯和果汁;4~5個月時,加喂蛋黃、菜泥;8~9個月時,加喂肝泥、粥、麵條等食物。6~8個月時,可以每天先減少一次餵奶,用牛奶、豆漿或雞蛋羹代替。以後逐步減少餵奶次數,使嬰兒逐漸適應各種新的食物,為完全斷乳做好準備。添加輔食不僅可為孩子增加營養,促進生長發育,而且慢慢改變了進食習慣。口味從單一變為多樣,漸漸適應各種口味,習慣吃「雜食」。形態多樣、味道各異的輔食還可以豐富孩子的感覺,開闊眼界,促進食慾,避免將來發生厭食、偏食等不良習慣。食物種類從流汁逐漸過渡到半固體、固體食物,可以鍛煉吞嚥和咀嚼能力。這些都可以減少孩子對母乳的興趣,沖淡「戀母」、「戀乳」的濃厚心理。添加輔食同時,還應訓練孩子用羹匙、小碗等食具喝牛乳、吃飯菜,以培養自食能力。同時,讓爸爸也能享受到培育小兒的樂趣。早期冷落的另一半親情由此得到發揮,也可幫助沖淡「戀母」、「戀乳」心理。這樣,在孩子1歲左右時,不知不覺間,輔助食品已經與早期的母乳調了個位置,「反輔為主」了。讓孩子上桌吃飯,便會嚼會咽,有滋有味。不吃奶,照樣吃得飽,消化吸收得好。誠然,斷乳有時不是那麼容易,但只要堅持以科學的方法做,相信大多數人是可以做到水到渠成地斷乳的。

(編輯:李邦奇)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