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誤解種種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育兒誤解種種

「只生一個孩子,優生優育」幾乎成了當今社會及家庭的熱門話題。怎樣使僅有的一個孩子健康發育,茁壯成長,這是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父母,尤其年輕媽媽所牽腸掛肚的事。由此,來自上一代的「權威」,來自傳統的經驗,來自隔壁鄰居的育兒常識或建議紛至沓來。然而,兒科專家在臨床中發現,許多貌似真知灼見的育兒常識往往是錯誤的。下面舉出一些例子,也許可以幫助你走出這些「誤區」。

一、母乳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因此哺乳期越長越好。

母乳餵養確實是對孩子尤其是六個月以內的嬰兒的生長發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哺乳期過長對小兒的生長發育不利。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兒日漸長大,對營養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多,原本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糖以及其它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已遠遠不能滿足小兒的營養需要。同時母乳的分泌量以及營養價值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明顯減低。加外,哺乳期過長而不添加其它輔助食物,易導致小兒「唯奶是食、非奶不吃」,結果造成營養不良。一般來說,哺乳期最短不能少於六個月,而以十至十二個月為合適,最長不應超過一歲半。

二、小兒體溫高於或低於37℃則表示小兒生病了。

嬰幼兒由於其體溫調節機制尚未建立或機制尚不完善,因此在一天二十四小時中體溫較成人變化大。通常小兒在清晨的體溫會低一些,傍晚的體溫會高一些。另外,在哺乳、餵食後,哭鬧、玩耍或被擁抱時間過長時,體溫都會有所升高,有時甚至高達38.3℃,這些都可以是正常的。測體溫時,肛門36至37.7℃,口含35.5至37.2℃仍然屬於正常的範圍。由此可見,不能一概認為體溫高於或低於37℃就是生病了。當然,如果是體溫持續上升,同時伴有其它症狀出現,則應就診。

三、小兒肥胖意味著強壯,因此小兒吃得越多越好。

其實,肥胖和強壯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強壯是指在合理營養情況下小兒長得精神飽滿、紅潤結實,而肥胖則是營養過剩的一種表現。營養過剩導致肥胖對小兒的健康是一種潛伏的危機。一醒即吃,吃飽即睡,臥床多於活動,動輒進補,小兒稍不愉快則巧克力、寶寶康、賴氨酸、人參蜂王漿等等侍候,導致小兒自身生理節律和免疫功能得不到合理調節,虛而胖之,抵抗力減弱,疾病也就接踵而至。小兒從小就開始發胖,成年後患糖尿並高血壓、冠心病的機會比健壯小兒大得多。因此合理的飲食、合理的膳食結構、合理的營養是小兒健康成長的保證。

四、小孩活動過多就是患了「多動症」。

現代某些家庭對小孩的重視甚至溺愛,往往使小孩較活潑天真。但是有些家長見到小孩活潑好動說認為患了「小兒多動症」,這是錯誤的。應該提出的是,「多動症」也叫「注意力不集中症」,這是需要通過小兒科醫生或小兒精神科醫生檢查才能確診的,而不能簡單認為活動過多就是「多動症」。「多動症」多採用綜合治療,包括引導教育、藥物治療等,而一般的小孩活動過多,則不需要藥物治療,而重在引導說服。

五、兒童夜間磨牙說明肚子裡有寄生蟲。

許多人認為小孩夜間磨牙是因為腸道內有寄生蟲,因此吃藥驅蟲,其結果卻往往是徙勞無益,有時甚至導致藥物反應和營養不良。事實上,夜間磨牙是由於兒童處在乳恆牙更替階須,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頜畸形、上下牙齒咬合關係不順所致。有時也由於情緒不穩或精神受刺激所致,或者兩者兼而有之,與寄生蟲病無關。一般而言,小孩夜間磨牙如白天無特殊不適,則不需要治療。對於換牙後仍存在的上下牙齒咬(【牙合】)關係不正常,則應找口腔科醫生看看,以免長期磨牙引起牙周創傷或功能損害。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