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道測試題,假如你掉在一個枯井中上不來,枯井周圍人跡稀少,你是竭盡所能大聲呼救呢,還是靜觀默察盡可能保存體力等待獲救的機遇?前者的反問是:不掙扎哪來機會?後來的反問是:掙扎就一定有機會嗎?你不知道二者獲救的幾率究竟哪樣大,你怎麼選擇?
有句話叫「大道無難,惟嫌揀擇。」選擇是最難的事。記得年輕時對某人有好感,想去看他,已經出了家門了卻又懼怕見面尷尬,想要回頭又不甘,在路上來來回回地決定不了,最後想,如果不去,我拿自己這個好不容易發動的動機怎麼辦呢?還是去了,結果不在家,鬆一口氣。
那時是年輕,如果現在,我會知道當自己如此猶豫時必定是沒有結果的。年輕時精力過剩,可做可不做的事,都不計代價地做了,多數是無用功,其最大的好處是,讓自己在行動中得到安靜。現在精力寶貴,不想折騰自己,所以凡遇到選擇題,告訴你這樣做也有道理,那樣做也有道理,要比較利弊、二者擇一時,我就一律不作為了,寧願維持現狀,等待外界或命運的進一步啟示。
前些年流行過「右腦革命」的說法,把人的左腦功能和右腦功能分開來說,挺好玩的。據說,左腦是「自身腦」,操作語言,計算得失,人出生以後所學習、所體驗的各種信息都儲存在左腦裡,有意識的行動也歸左腦管。而右腦是「祖先腦」,有創造性,有直覺能力和認識圖像的功能,人類長期積累的智慧、500萬年遺傳因子的信息都儲藏在右腦裡,本能屬於右腦,嬰兒一出生就會吃奶,那種心裡明白,嘴上說不出的狀態也屬於右腦。右腦儲存的信息是左腦的10萬倍,可是大多數人都是以左腦為中心來生活的,因為左腦是「競爭腦」,「會講會算」,好學上進,在人的生活中佔據著興奮中心,就像在學校裡或社會上,會講會算的人是高才生或成功人士一樣,右腦「大音希聲」,且與世無爭,如何神氣得過有理有據的左腦?不過真正到了絕境,無所依憑的時候,那左腦還是要聽右腦的主宰。
像上述那道題,所列的兩種選擇其實是以左腦為中心還是以右腦為中心的兩種狀態。這不過是虛擬的選擇。真實情況下性命攸關誰也顧不上算幾率、做選擇。當一個人面臨的困境是自己從未經歷過的,他必定在想像的恐懼中以全部力量去搏那一絲改變的可能,焦慮使他無法靜觀默察,他盲目地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知識,直到嗓子叫啞,力氣用光,終於認識到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於是「自身腦」的興奮熄滅了。而當「自身腦」走到絕地,認為毫無希望時,「祖先腦」的信息卻在幽暗中閃出微光,如果此人的右腦智慧沒有被左腦完全屏蔽的話,他會發現遺傳因子給予的啟示,雖然只是將信將疑(因為左腦找不到證據),可是左腦也只有按照右腦的暗示去拚命一試,試錯了是天意,試對了是天幸,很多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獲救的。
真正的安全感。從來都是儲存在右腦裡,而不是在左腦裡。左腦從本質上說是沒有安全感的,因為一個人一輩子所學習所積累的東西,擔當不起生命降臨的天幸,於是左腦貪得無厭地積累財富,積累代表權力的物證,從邏輯上保證生命無虞,它拘泥於選擇,趨利避害。儘管這樣,它還是覺得慌張不安,因為它不能像右腦那樣「通」,通今達古,與整個人類通。基於右腦這種潛在的「通」,選擇就顯得不重要了,既然都能通,走哪條路不都一樣嗎? (劉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