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試驗:讓一組身強力壯的青年搬運工人往貨輪上裝鐵錠,小伙子們連續干了4個小時,結果勉強裝了12.5噸的貨物,而且個個都精疲力竭了。但是,一天後,同樣讓這些小伙子每干26分鐘就主動歇息4分鐘,同樣花4小時,卻裝了47噸鐵錠且不覺得很累。試驗表明,人體持續活動愈久或勞動強度愈大,疲勞的程度就愈重,消除的時間也愈長。
人體疲勞的產生有一定的物質基礎,這就是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乳酸、非蛋白氮等。當人體內的這些疲勞物質積累到一定程度,到達「疲勞閥值」,人就會感到疲勞。人體內也有能消除、轉化這種疲勞物質的機制,但有一個度,疲勞物質的數量在「疲勞閥值」以下時,這種物質很快被消除。疲勞物質的數量達到、超過一定範圍,消除它們的時間就大大延長,同時又極易誘發許多疾病的發生。於是生理學家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休息方式———主動休息。生理學家同時又指出:疲勞對人體來說是一種保護性機制,人們不應感到疲勞時才去休息,而應該學會在身體尚未感到疲乏和心境達到臨界狀態時就休息,包括主動休身和主動休心。也就是說疲勞未到之前就去主動休息,效果會更佳。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