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起源》的問世,為何是自然科學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關於宇宙萬物的來源,人類社會自佔便有兩派衝突的見解。一派認為宇宙萬物是由上帝創造,有智慧設計,有目的,這便是宗教的創造論。而另一派則認為,宇宙萬物自然生產,不需外來的智慧設計,一切基於機遇作用,沒有目的與意義,這便是「進化論」。 進化論始自公元前的古希臘時代,不過在2000多年裡,西方人對此只是一笑置之。直至19世紀中葉,達爾文重提此說,進化論披上科學的外衣後,才逐漸被大眾接受。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達爾文的《物祌起源》論述的便是科學的進化理論,它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著作之一。書中提出了兩個重要理論:
第一,地球上所有物種都是從已經存在的物種演化而來,並不是一創造便很完美,而是遺傳和環境創造了新的生命形式。這與當時統治西方世界的基督教教義相悖,基督教一向認為每一個物種都有自己的單獨起源並保持穩定的形式。
第二,書中的「自然選擇」理論認為,自然選擇促進了人類的進化進程。某個物種只要條件比其他物種優越,便有更多機會生存下來,並且繁殖後代生物間的生存鬥爭,生物與環境的鬥爭,最終結果一定是強者和適應者可繼續生存,也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 存」,即「自然選擇」理論的精髓。
進化論承認了人類是從猴子進化而來,同時也就否認了人類是由上帝創造,這在當時的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引起轟動。進化論的 出現,動搖了當時在思想界仍佔據一定統治地位的基督教會勢力,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啟發和教育.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既然人類不是上帝創造的,那上帝存在與否都是一個大問題。
《物種起源》的問世,不只是達爾文個人的重大成就,在19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也使大批學者對生物界的觀點和對人在生物界地位的觀點,開始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就像哥白尼在16世紀指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樣具有根本性意義。正如恩格斯評價的:「《物 種起源》的出版,是自然科學史上一個最重大的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