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指揮家斯托科夫斯基簡介:該如何評價斯托科夫斯基?

波蘭指揮家斯托科夫斯基簡介:該如何評價斯托科夫斯基?

一些歷史評價

波蘭指揮家斯托科夫斯基簡介:該如何評價斯托科夫斯基?

斯托科夫斯基是誰?怎樣評價斯托科夫斯基?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斯托科夫斯基簡介

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年4月18日-1977年9月13日);美籍波蘭指揮家;在牛津大學皇后學院畢業後,入倫敦音樂學院;1905年去美國任管風琴手兼合唱指揮;1908年在辛辛那提交響樂團任音樂指導;1912年任費城管絃樂團指揮,將該團訓練成為以音響絢爛華麗、效果豐富多采而著稱的樂隊;組織全美青年交響樂團、紐約市交響樂團和美國交響樂團。

他從1917年開始錄製唱片,1929年開始作廣播演出,並作有巴赫、德彪西等作品的樂隊改編曲;斯托科夫斯基的指揮風格豪華壯麗,對比強烈,充分發揮了樂隊的表現力,令人歎為觀止。

斯托科夫斯基生平經歷

一、斯托科夫斯早期經歷

萊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1882年4月18日出生於英國倫敦,父親是波蘭人,母親是愛爾蘭人。斯托科夫斯基自幼年起便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先學習小提琴,後又學習鋼琴。

少年時期的斯托科夫斯基在一次隨父母前往倫敦大教堂做彌撒時被教堂裡管風琴所發出的迷人音響和宏大的氣勢所震撼,因此便又從師學習管風琴的演奏。13歲時斯托科夫斯基進入了倫敦的皇家音樂學院,不久他又前往巴黎和柏林學習,在學習期間,他曾獲得不少的殊榮,這其中包括女王學院和牛津大學的音樂學士學位。

18歲時,斯托科夫斯基在倫敦的聖·詹姆斯教堂擔任了管風琴師,並且成為皇家學院管風琴學會的成員。1905年他前往美國謀求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初到美國,斯托科夫斯基先在紐約的聖巴特羅謬教堂擔任管風琴師,在此期間他以演奏巴赫的管風琴作品而名聲大噪,每到夏季他都利用假期的時間往返於歐洲學習指揮藝術。不久斯托科夫斯基便正式加入了美國國籍。

二、斯托科夫斯基加入費城樂團

1909年,年僅27歲的斯托科夫斯基應邀擔任了美國辛辛那提交響樂團的指揮,在這個職位上,他的指揮技藝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並使得樂團的音樂會票房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爭相競購情況,從而使得斯托科夫斯基的名聲逐漸為人知曉並傳播遠揚。

三年後,斯托科夫斯基的聲望引起了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的注意,遂後他們便與斯托科夫斯基在私下的多次接觸中透露有聘請他執掌費城交響樂團牛耳之意。

當時斯托科夫斯基很矛盾,雖然他非常驚喜能被費城這樣的名牌樂團所看中,但他和辛辛那提的合約並未到期,另外,辛辛那提對他還有知遇之恩,但是目前的這個機會也是千載難逢,失不再來,最後,考慮到前途和發展,斯托科夫斯基無奈毀約,轉而遠走高飛前往了費城。

斯托科夫斯基一心想使費城交響樂團成為世界上第一流的樂團,於是便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這其中包括撤換一些不稱職的樂手和改變樂隊常規的排練位置。

另外他還廢除了絃樂演奏必須弓法一致、管樂吹奏必須統一換氣的作法,以便使樂隊的發聲更具有靈活性,斯托科夫斯基花費了10年的心血和獨出心裁的訓練使費城交響樂團從一個普通的樂團而一躍成為世界著名的一流樂團。

三、斯托科夫斯基離開費城樂團後經歷

正當樂團處於巔峰之時,1934年斯托科夫斯基突然提出辭去音樂總監一職的請求,當時誰都不知斯托科夫斯基為什麼會做出這樣一個冒然的決定,據斯托科夫斯基講他是要去東方旅遊,去研究東方音樂,但真正的目的卻無人知曉。

在斯托科夫斯基辭去費城樂團的首席指揮之後,他並沒有立刻離開樂團,而是直到1938年奧曼迪正式接任後,才脫離了費城樂團。斯托科夫斯基在指揮藝術方面是不拘一格的,他在年輕時,在一次指揮音樂會演出時,因動作猛烈不慎折斷了指揮棒,從此以後,他就乾脆徒手指揮。

斯托科夫斯基在指揮藝術發展史上有著卓絕的貢獻。他敢於打破傳統的束縛,熱心於各種革新與試驗,熱衷於介紹新作品,培養新生力量,他塑造了獨一無二的管絃樂音色,他具有極富想像力的作品詮釋能力。

他不是死守原譜派,他認為音樂必須透過指揮家和演奏家的心靈作用才能顯現出它的內在美感,換句話說,指揮家是無法客觀地置身於音樂之外的。為了體會各種樂器的特性和難度,斯托科夫斯基還利用每年假期的時間專程前往巴黎去學一樣新樂器。

1977年9月13日斯托科夫斯基因心臟病發作,在美國逝世,終年95歲。

斯托科夫斯基評價

1882年生於倫敦,而後在這裡成長。這個歐洲大都會一戰前的文化塑造了作為藝術家的斯托科夫斯基。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或許永遠無法理解那時的文化氣氛。在斯托科夫斯基年輕時,浪漫主義曾經蔚為流行,人們認為人是無所不能全知全曉的。

在1914年8月之前,無論是科學,藝術,技術還是創新方面,似乎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而在當時的文化氛圍下,關於未來的設想和實踐尚未蒙上犬儒主義,實用主義和拜金主義的色彩。

總而言之,這種極端樂觀主義相信,總有一天,人性會使世間的一切變得更為美好。這種浪漫主義的自信反映在音樂,建築,研究,探索,文學等各個方面。而在音樂演奏上,這種浪漫樂觀主義意味著,演奏者與作曲者處於同等的地位,演奏者要激發出樂曲中潛在的深度性,嚴肅性,美感以及樂趣。

考慮到這樣的背景,如今被否定的某些斯托科夫斯基式改編,實際上揭示出了一種已被遺忘的表現音樂的方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一些歷史評價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