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之跪:總統勃蘭特在華沙紀念碑前下跪謝罪
華沙之跪發生在1970年12月7日,指西德總理威利·勃蘭特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一事。當天西德與波蘭簽訂了華沙條約。 勃蘭特在紀念碑前敬獻花圈後,突然自發下跪並且為在納粹德國侵略期間被殺害的死難者默哀。
二戰結束後,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在柏林設立了盟國管制委員會,對德國進行分區軍事管制。1949年9月和10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先後成立,東西兩德才重新以國家形式出現在世界舞台上。從那時起到勃蘭特擔任聯邦德國第四任總理,以第一任社民黨總理結束了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黨)的執政史。
又是20年過去了,其間,曾是滿目焦土、百廢待興的聯邦德國,早已走出戰爭的廢墟,創造了國民經濟發展「起飛的奇跡」。 在對外關係方面,勃蘭特的前任在獲得西歐各國和美國的信任及建立良好合作關係上,業已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東歐各國人民對聯邦德國的態度,卻仍然冰封一面,沒有什麼變化。
仇深似海,噩夢難消。要想與東歐修好,身為聯邦德國總理的勃蘭特,深知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1966年到1969年擔任聯邦德國外交部長期間,他更加認識到,要改變聯邦德國在世界上被孤立的被動局面,在國際舞台上樹立新德國的形象,已成為這個國家的當務之急。
在那3年期間,他把握時機,同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互設了貿易代表機構,並與羅馬尼亞建立了外交關係,同南斯拉夫恢復了外交關係,使聯邦德國與東歐國家的關係開始有了突破性進展。
擔任聯邦德國總理以來,勃蘭特更是積極地、進一步地實施他的「與東歐修好」的新東歐政策。這就是要與昔日的被佔領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蘇聯重新建立友好關係。要為祛除戰爭留下的冷戰鐵幕、融化凝結在東歐人心底的堅冰打開局面,讓聯邦德國重新走向世界。
1970年8月,勃蘭特先與蘇聯簽署了關於消除邊境武力的《莫斯科條約》,又馬不停蹄,準備12月前往波蘭,要在修好東歐的道路上,邁出更重要的一步。
勃蘭特一行來到波蘭的第二天,西德與波蘭簽訂了華沙條約。西德總理威利·勃蘭特來到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敬獻花圈,勃蘭特緩緩地走上石階,面前是巨大的、中部塑有人物雕像的青石紀念碑。沉重的石塊、黝黑的人形,猶如在代表千百萬無辜的死難者向這裡默然注目。這裡曾經是華沙猶太人隔離區的所在地。勃蘭特突然自發下跪並且為在納粹德國侵略期間被殺害的死難者默哀。
勃蘭特將花圈敬獻在紀念碑前了。他直立起身體, 肅立在無聲的石像前,就在他垂首致意的那個瞬間,他的雙膝卻彎了下去,他跪在了冰冷的石階上!
他的表情是凝重的。他看到了什麼?也許他覺得他面對的是成千上萬死難者的屍骨?也許他看到了,當年希特勒上台後,20歲的他遠走他鄉登上的那艘駛往挪威的船?獨立船頭,他曾立志,誓與納粹法西斯不共戴天,戰鬥到底!他沒有能在戰場上與納粹戰鬥,卻要同納粹遺留下來的仇恨抗爭。
這位57歲的反法西斯老戰士跪立在紀念碑前了。他的隨同人員驚呆了。這個出乎意料的、未在日程安排當中的舉動,讓他們一時手足無措。而周圍的波蘭官員和民眾,卻被這突如其來的舉止深深震撼了。 一時呆愣住的各國記者們在短暫的愕然之後,紛紛舉起相機,閃光燈亮成一片。一位跪立在冰冷石階上的德國總理的形象旋即傳遍了世界的各個角落,成為二戰後世界上意義重大的瞬間定格,在所有愛好和平的人民心頭激起了強烈的、恆久的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