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讓斯大林都發不出火的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

唯一讓斯大林都發不出火的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

世界歷史雜談

唯一讓斯大林都發不出火的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

  二戰時期,蘇聯軍隊的總參謀長的華西列夫斯基表現可圈可點,他別具一格的參謀方式可謂空前絕後,讓人不得不佩服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平庸」掩飾下的聰明。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斯大林一直以軍事強人的形象出現,唯我獨尊、一意孤行,剛愎自用,排兵佈陣亦聽不進別人半點意見,即使總參謀長朱可夫元帥的建議也常常被他斥責為「胡說八道」,一不高興還撤了朱可夫的總參謀長職務。

  接任總參謀長的華西列夫斯基,有了前車之鑒,聰明絕頂的他,為了使自己不蹈前任朱可夫的覆轍,於是就耍了點「小手腕」,居然經常讓斯大林「順從」地採納自己的意見。

  華西列夫斯基採取的辦法是,在斯大林叼著煙斗作戰略部署之前的閒暇中,就在他周圍東扯葫蘆西扯瓢地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軍事問題,既不系統,也不高深。但說著說著,斯大林就靈光乍現,趕緊一二三四五地部署戰略要點,居然沒有大錯。另外,在斯大林召開軍事會議時(當然這種會議的目的是貫徹精神和聽溢美之詞),坐在斯大林身旁的華西列夫斯基也是要發言的,但每回說到戰略戰術都是語無倫次,顛三倒四,十分之囉嗦,往往使與會者聽得一頭霧水。說到後面的半部分卻口齒清楚,聲音洪亮,邏輯嚴謹,不過稍具軍事常識的人都能聽出來這些都是超級廢話,結果是自然要遭到斯大林呵斥。怪就怪這軍事會議「民主集中」後,由斯大林拍板作出的決策常常被實踐證明大都是「英明」的。

  儘管華西列夫斯基久經沙場戰功赫赫,但同僚心裡瞧不起這個毫無建樹的總參謀長,認為他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很不到位,故對他多有鄙視,但華西列夫斯基總是一笑置之。其實在軍事會議上,華西列夫斯基說的前半部分根本就不希望其他人聽清楚,讓斯大林一個人能聽明白就行了,然後「潤物細無聲」地作用在斯大林的決策中,目的就達到了。

  華西列夫斯基1895年誕生於俄羅斯的一位神父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從軍參戰,戰鬥中的華西列夫斯基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能,21歲時被提升為營長,獲上蔚軍銜。十月革命爆發後,華西列夫斯基加入蘇聯紅軍,不久升為團長。

  1931年秋,華西列夫斯基調入蘇聯紅軍軍訓部,開始司令部機關工作。1935年被選派到總參謀部軍事學院深造,接受了系統化正規高級軍事教育。畢業後,華西列夫斯基上校被任命為總參謀部戰役訓練處處長,由於其工作表現出色,被提升為作戰部第一副部長兼戰役訓練處處長。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華西列夫斯基所在的總參作戰部成為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核心部門,8月上旬,華西列夫斯基升任副總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獲少將軍銜。

  9月底,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華西列夫斯基領導總參謀部10人小組負責前線指揮,直接為大本營服務,斯大林對華西列夫斯基及其工作小組的工作效率非常滿意,他在10月28日簽署命令,授予華西列夫斯基中將軍銜。11月,莫斯科地區開始出現冰凍,德軍攻勢受阻,斯大林任命華西列夫斯基中將擔任代理總參謀長,並命令他立即擬定反攻作戰計劃。12月5日,親臨前線的華西列夫斯基指揮蘇軍實施了自開戰以來的首次大規模反攻,迫使德軍敗退,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此役德軍損失人員50餘萬,坦克1300餘輛,火炮2500門。德軍不得不改閃擊戰為持久戰。

  鑒於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的貢獻,華西列夫斯基於1942年4月被晉陞為上將,兩個月後被任命為蘇軍總參謀長。

  1942年7月23日,斯大林格勒告急,斯大林派華西列夫斯基上將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前線協助指揮戰事。當德軍從兩個方向對斯大林格勒發起第一次進攻時,華西列夫斯基在炮火中指揮守軍頑強抵抗。戰事進入膠著狀態,斯大林召集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擬定反擊計劃。兩位將領擬定的計劃獲得斯大林的批准。華西列夫斯基出任南部戰線斯大林格勒地域作戰的總指揮官,指揮三個方面軍的蘇軍圍殲了斯大林格勒地域的30萬德軍。

  1943年1月18日,斯大林格勒會戰後,華西列夫斯基被授予大將軍銜,並獲「蘇沃洛夫一級勳章」,這是蘇軍首次向高級將領頒發象徵統率級別的獎章。2月1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佈命令,授予華西列夫斯基「蘇聯元帥」軍銜,以表彰他為斯大林格勒會戰所作出的貢獻。

  1943年7月5日,希特勒為了重新奪回東部戰線的主導權,在庫爾斯克戰線發動了「堡壘作戰」。儘管德軍攻勢猛烈,但華西列夫斯基在作戰第一線指揮蘇軍進行頑強有效的抵抗,終使德軍喪失攻擊能力甚至後撤,8月3日,華西列夫斯基率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展開大規模反攻,11日收復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可夫,這是蘇軍收復的首座大城市。庫爾斯克會戰德軍損失50多萬人,1500輛坦克、3500架飛機、3000門火炮。

  庫爾斯克一役後,德軍從此元氣大傷,再也無力阻止蘇軍前進。華西列夫斯基指揮麾下百萬蘇軍強渡聶伯河,收復克里米亞半島,解放白俄羅斯和波羅的海沿岸,挺進到東普魯士德國本土。1944年4月10日,在攻下被希特勒稱為「絕對攻不破的德意志精神堡壘」的東普魯士城市哥尼斯堡後,斯大林親自打來電話說,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已決定授予華西列夫斯基「蘇聯英雄」的稱號,並授予他第二枚「勝利勳章」。這令華西列夫斯基激動不已,因為在整個蘇德戰爭中,只有大元帥斯大林和朱可夫元帥同樣獲得兩枚「勝利勳章」。

  取得東普魯士戰役勝利後,華西列夫斯基奉命返回莫斯科,開始擬定遠東地區的對日作戰計劃。1945年8月初,華西列夫斯基正式出任遠東蘇軍總司令,8月9日,蘇聯對日宣戰的同時,華西列夫斯基的遠東蘇軍三個方面軍從三個方面向日本關東軍發起強大突擊行動,不到一周便挺進到中國東北中部地區。8月17日,日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發電報給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宣佈日軍投降。至此,華西列夫斯基指揮的遠東戰役以擊斃日軍84000人,俘敵近60萬人的勝利告終。時年50歲的華西列夫斯基又一次被授予「蘇聯英雄」的稱號。

  二次大戰結束後,華西列夫斯基出任蘇軍總參謀長和蘇聯武裝力量部副部長,1949年3月出任蘇聯武裝力量部部長,1953年任國防部副部長,1959年起,出任蘇聯國防部總監察組總監。1977年,82歲的華西列夫斯基與世長辭。他的回憶錄《畢生的事業》一書對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期間蘇軍最高統率部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