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元帥的淒慘晚年:朱可夫被解職的真正原因

朱可夫元帥的淒慘晚年:朱可夫被解職的真正原因

世界歷史雜談

朱可夫元帥的淒慘晚年:朱可夫被解職的真正原因

格奧爾吉朱可夫元帥是蘇聯著名軍事家,在二戰中建立了輝煌戰功,獲得了崇高威望,甚至有人稱他為蘇聯「軍神」。但在1957年,他卻意外地被蘇共領導人解除了包括國防部長在內的一切職務,從而退出政治舞台。此事雖已過去50多年了,但其中的秘密仍長期困擾著世人。2007年11月2日,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揭開了他被解職的真正原因。

除掉克格勃頭子貝利亞

1953年3月,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去世後,馬林科夫(時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莫洛托夫(時任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外長)、赫魯曉夫(蘇共十九大被選為中央主席團委員兼中央書記)等人都想上台執政。

但由於斯大林在世時樹立了個人權威制,任何人不經他允許,不能插手其他部門的工作,這樣就造成了某些權力機構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克格勃就被貝利亞壟斷。貝利亞可以隨時調動克格勃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他要是想搞掉馬林科夫他們也不難。為了奪權,赫魯曉夫決定動用軍隊先搞掉貝利亞。此時,他想到了早在戰前,在他擔任烏克蘭第一書記時就已熟識的朱可夫(時任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是布爾加寧)。實際上,朱可夫與貝利亞早在斯大林在世時就有矛盾。當時,貝利亞怕朱可夫威脅到自己,將朱可夫列入了一個「軍人陰謀集團」。但斯大林並沒同意打倒朱可夫,他對貝利亞說:「你不要找朱可夫的麻煩了。我瞭解他,他不是叛徒。」斯大林此言救了朱可夫,但從此朱可夫就與貝利亞結下了仇。

於是,赫魯曉夫給朱可夫打電話說:「中央主席團會議要討論貝利亞的問題,可能要逮捕他,你帶上幾位可靠的人,時刻準備行動。」1953年6月底的一天,中央主席團會議順利召開,一切都按赫魯曉夫設計的順利進行,在朱可夫的幫助下,貝利亞被逮捕。赫魯曉夫利用軍隊,順利地取得了斯大林逝世後第一次黨內鬥爭的勝利。蘇聯軍隊則首次作為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步入政壇。

正是在這樣一種大氣候下,朱可夫順勢異軍突起。1955年,根據赫魯曉夫的提名,朱可夫接替布爾加寧出任國防部長。在1956年的蘇共二十大上,朱可夫被選為中央委員、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

又救了赫魯曉夫一把

在拿下貝利亞後,圍繞國際、國內的重大方針政策,赫魯曉夫與莫洛托夫、馬林科夫等人的矛盾日趨尖銳。赫魯曉夫力排眾議,在蘇共二十大上做了反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造成蘇聯國內政局混亂,並誘發了國際上的一系列反蘇事件,雙方的矛盾更加激化。蘇共中央主席團內部,對赫魯曉夫不滿的人漸漸佔了上風。他們頻頻密謀,準備一舉罷免赫魯曉夫的黨中央第一書記職務。

1957年6月上旬,以馬林科夫為首,包括莫洛托夫等人在內的高層人士趁赫魯曉夫率團出訪芬蘭之機,制訂了一個完整的「逼宮」計劃。赫魯曉夫出訪一回來,就被告知要召開一個主席團會議,內容是討論「慶祝彼得格勒建城250週年」。可是,剛一坐下,馬林科夫卻率先開炮,批評赫魯曉夫的內政外交政策。緊接著,其他幾位也紛紛出擊,全盤否定赫魯曉夫倡導的各項方針政策,攻擊赫魯曉夫違反集體領導原則,獨斷專行。當馬林科夫等人提出罷免他的第一書記職務進行表決時,赫魯曉夫抗議:「中央主席團無權罷免第一書記,只有中央委員會才有這個權力!」

就在鬥爭進入白熱化的關鍵時刻,朱可夫走了進來。他對與會的主席團委員說:「同志們,今天開會前一個小時,馬林科夫找我談話,他要拉攏我!要我站在他那邊!」聽到這話,會議室頓時啞場了。會議主持人布爾加寧見勢不好,只得宣佈休會,會議在第二天繼續舉行。這樣,馬林科夫等人試圖一舉罷免赫魯曉夫的計劃遇到了挫折。在朱可夫的幫助下,於1957年6月22日召開了蘇共中央全會,最終給馬林科夫集團每人戴上一頂「反黨集團分子」的帽子。在赫魯曉夫論功行賞的名單中,朱可夫自然排在首位。他獲得了一生中的最後一次陞遷:從候補主席團委員,晉陞為主席團正式委員,從而進入了蘇共中央的最高決策圈。朱可夫登上了他政治生涯的頂峰。

反被赫魯曉夫輕鬆拿下

不過,頂峰也意味著下降的開始,朱可夫這位在政治上不甘寂寞的老帥也不例外。

1957年10月4日,朱可夫離開莫斯科,先乘飛機去塞瓦斯托波爾港,然後,從那裡坐蘇聯巡洋艦「古比雪夫號」赴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進行正式訪問。

朱可夫一動身,赫魯曉夫馬上中斷了在克里米亞的休養,返回莫斯科。然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到基輔軍區。在那裡,赫魯曉夫不斷地用各種方式,向軍人們暗示他準備罷免朱可夫。穩定了軍隊後,赫魯曉夫從軍區回到莫斯科,在1957年10月19日主持召開主席團會議,通過了《關於改進蘇聯陸、海軍黨的政治工作的決議》。然後,迅速在各軍區、艦隊,及各加盟共和國和地區召開的黨的積極分子會議進行傳達學習。《決議》是衝著朱可夫而來的,這一點已不言自明。

1957年10月25日,蘇共中央主席團通過決議,準備在3天以後召開蘇共中央全會,討論如何加強蘇聯陸、海軍的思想政治工作。接到通知的人都明白,這是準備罷免朱可夫。10月26日,朱可夫返回莫斯科參加了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後來的蘇共中央全會對他提出了嚴厲批評。赫魯曉夫發言稱:「在對待朱可夫的問題上,應當採取堅決的措施。任何人,如果不服從黨的利益,黨是不會寬恕他的,不管他有多大的功績。這應當成為黨的生活中的一條法則。」最後,按照既定的程序,免除了朱可夫的一切職務。

罪名是「要奪權」

據《獨立軍事評論》披露,蘇共中央全會通過的決議,給朱可夫列舉的罪狀有以下幾條:1、破壞蘇共有關軍隊建設的原則,讓部隊脫離黨的領導;2、在軍隊中搞個人崇拜;3、黨性不純,沒有正確地理解黨對他過去功績的評價;4、在理解蘇聯外交政策和領導國防部工作方面,都傾向於冒險主義。歸納這幾點,要害在於——朱可夫在軍隊中削弱、甚至取消黨的領導。

赫魯曉夫當時決定把軍隊置於黨的領導之下,加強軍隊中黨的領導和政治工作,讓政委的權力高於軍事指揮員。朱可夫卻拒不執行中央這個方針,堅持軍隊首長制,反對在軍隊中建立黨的領導。這與赫魯曉夫的想法背道而馳。

另外,朱可夫的另一個罪狀是,在沒有得到中央主席團同意的情況下,朱可夫擅自成立了一所敵後襲擊特種學校,並招收了2000多學員,這所學校直接隸屬於國防部。對此,赫魯曉夫表示:「敵後破壞,鬼知道是用來幹什麼的,鬼知道他們會實施什麼樣的破壞行動。」言下之意是,朱可夫可能利用這個特種學校來搞軍事政變。

後來,朱可夫在蘇共中央全會上承認,在未經批准的情況下成立這一學校是個錯誤,但他否認指控他是在秘密情況下建立這一學校的。因為他曾先後兩次就此問題向赫魯曉夫做過匯報,但赫魯曉夫卻不承認。由於沒有旁證,朱可夫顯然陷入了被動。另外,朱可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我的命令,誰也無權動用軍隊的一兵一卒。」他此言明顯是將自己的權力凌駕於黨的領導之上,也難怪赫魯曉夫非常不滿。

赫魯曉夫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也指出,在擊敗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反黨集團」之後,朱可夫獲得了太大的權力,這開始使領導層的其他成員憂心忡忡。他們認為,朱可夫正企圖奪權,國家面臨軍事政變的危險。並稱,朱可夫在一次同軍區司令的談話中,流露出了這種意圖。國家領導人是不能讓朱可夫在蘇聯發動這種軍事政變的。赫魯曉夫這一說法,給朱可夫扣上了更為嚴重的罪名,這就不僅僅是要在軍隊中取消黨的領導了,而是要篡權奪位的罪名。

1995年才徹底恢復名譽

這場突變,無疑是朱可夫個人的重大悲劇。從此以後,他賦閒在家。即使1964年勃列日涅夫將赫魯曉夫趕下台後,朱可夫也沒有被起用。朱可夫的晚年就是在淒涼中度過的。

實際上,赫魯曉夫之所以要解除朱可夫的職務,是因為兩人在軍隊改革問題上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赫魯曉夫以改革者自居,軍隊的改革是他全盤計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而朱可夫則死死抱住軍隊這一攤,不允許赫魯曉夫插手,更不允許他搞改革。

於是,兩人頓時勢成水火。朱可夫曾兩次動用軍隊幫助赫魯曉夫鞏固政權,這無疑是他的功勞。但是在戰勝了敵手之後,赫魯曉夫也感到了恐懼。因為赫魯曉夫也明白,朱可夫也有可能幫別人打垮自己,因為他有這個實力。就這樣,赫魯曉夫對威望日增、權傾一方的朱可夫開始不放心了,這是他要解除朱可夫國防部長職務的根本原因。

朱可夫元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未被平反,不僅如此,繼勃列日涅夫之後執政的契爾年科、安德羅波夫、戈爾巴喬夫等歷屆領導人都沒給朱可夫平反。直到1995年5月,俄羅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之際,朱可夫的名譽才被徹底恢復,他的大型青銅塑像被豎立在莫斯科紅場附近的馬涅什廣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親自為塑像主持了揭幕儀式。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英雄,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