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消息:一名9歲男孩因肚子疼於早上8點來到鄭州市某醫院就診,門診醫生診斷為闌尾炎合併腹膜炎,於當日下午3點半進行闌尾切除手術,5點半手術完畢。但萬萬沒有想到,術後3小時男孩病情急劇惡化,出現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呼吸衰竭等漸進性缺氧症狀。醫院雖進行了積極的搶救治療,患兒病情還是在繼續加重。25天後,患兒因多個臟器衰竭而死亡。
摘自《羊城晚報》
(編者按:小男孩子的性命,居然斷送在小小在闌尾炎手中。這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卻是血淋淋的事實。個中緣由,請看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小兒外科謝家倫教授的分析文章。)
小兒闌尾炎術後發生如此急劇的病情變化,其凶險程度超出醫護人員的估計,對普通人來說更是不可想像。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那麼,其中道理何在?
病情進展快過成人
影響小兒闌尾炎症發展的主要局部因素是闌尾腔內有無梗阻。梗阻的原因較多,其中糞石阻塞是最常見的梗阻因素之一。梗阻為闌尾腔內感染創造了條件,形成惡性的因果關係,梗阻越嚴重,病情發展越快。由於闌尾的末端是盲閉的,當靠根部有梗阻時,整條闌尾可很快出現壞死,穿孔。據資料,發病12小時內手術者,無一例穿孔,24小時手術者幾乎都壞死、穿孔,合併瀰漫性腹膜炎。小兒的病情進展較成人快,闌尾壞死、穿孔的比例也較高,達到20%
術後的嚴重併發症可致命
壞死、穿孔的闌尾炎術後併發症通常為切口感染,其發生率從20世紀70年代的60%~70%降至目前的15%左右。術後腸粘連、腸間或盆腔積膿仍間有發生。這是因為闌尾發生化膿穿孔後,膿液流入腹腔,大多可被腹膜吸收,但還有一些「漏網之魚」,則在平臥時腹腔的最低部位——盆腔或膈下形成膿腫。出現化膿穿孔後的闌尾,膿液被吸收後可形成纖維素樣物,造成腸與腸之間的粘連。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併發症是門靜脈炎,細菌從壞死闌尾的血管隨門靜脈血流進入肝臟,膿液栓團可將肝內門靜脈小支堵塞,細菌迅速繁殖,肝功能迅速惡化,出現黃疸、腹脹、腹瀉、高熱、脈數、氣促及嚴重的全身中毒症狀,以致肝昏迷,甚至死亡。雖較少見,但極為凶險。
最嚴重的併發症是膿毒敗血症,上述進入肝臟的細菌進一步侵入心臟,進入全身血液循環中。若患兒抵抗力低下,細菌可在血液中迅速繁殖,同時產生大量毒素,各重要器官還可形成大小不一的化膿灶。最常見的致病菌是大腸桿菌,人的血液是細菌最佳的繁殖場所,二分裂方式繁殖的細菌約20分鐘繁殖一次,經10小時左右,一個細菌可以繁殖成10億個。這些細菌釋放大量的毒素使人很快處於中毒休克狀態,死亡率達到20%~40%。
闌尾手術不過夜
小學年齡段的小兒出現不太劇烈但持續的腹痛時首先要考慮急性闌尾炎。有這樣一種說法:持續腹痛6小時不止者,多是需要開刀的外科病變。有些小兒在穿著白大褂的醫生面前多少有些恐慌,哭鬧著要回家,不配合檢查;有些稍懂事的孩子怕打針,更怕開刀,強裝腹部已不痛,說假話,以至醫生得不到準確的第一手資料,從而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意見,處理上也會因此而延誤。因此設法哄逗以取得病孩的合作,反覆細緻地詢問及檢查是至關重要的,結合化驗等輔助檢查和綜合各方面資料進行分析,才能確診。
小兒急性闌尾炎診斷一旦成立,原則上應手術治療。由於小兒的病情發展較快,抗病能力不及成人,容易惡化,因此不管是午夜還是拂曉,都應及時做急診手術。早期闌尾炎的手術是相當安全的,但如發展到壞死穿孔的階段,由於致病細菌進入腹腔內大量繁殖,出現一肚子膿水,甚至進入血循環引起膿毒敗血症,其危險性陡然急升。為搶救生命,醫生往往會用比較貴重的抗菌藥物,在細菌培養結果出現以前,甚至大範圍用藥。
為了預防闌尾炎術手可能出現的一些併發症,患兒術後早期即應下床活動,以減少膿腫及腸粘連發生的機會。
最後必須申明的是,本文的目的並非有意誇大渲闌尾炎的嚴重性,而是提醒大家注意,看似小事一樁的闌尾炎也可能掀起軒然大波,無論是術前還是術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