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門診每天都接待不少帶著小兒前來咨詢就診的父母,也常常重複著同一主題:小兒血尿是怎麼回事?
在兒科,小兒血尿確屬常見,但它會否就是疾病的信號?或不過是一場虛驚?為此,我們特請兒科專家楊教授為關切這些問題的父母們作一介紹。
真假血尿
楊教授指出,對小兒血尿首先要注意鑒別真假血尿。正常新鮮尿液為透明、無色或淡黃色的液體,有微量蛋白(每天不超過30~100毫克),也含有少量的紅細胞(每天不超過150萬個)。血尿是指尿中有超過正常量的紅細胞,這是常見的一個症狀,常提示泌尿系統(即腎、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等的總稱)的疾病,須進行臨床分析,明確血尿原因,予以必要的處理。臨床上按血尿的程度可分為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兩種。當1升尿中含血量超過1毫升時,尿顯紅色,肉眼可辨,叫肉眼血尿。當然,尿呈酸性時亦可為濃茶色,有時帶血絲或血凝塊,離心後有紅細胞沉積,在顯微鏡下尿沉渣可見大量紅細胞。如肉眼不呈血色,在顯微鏡高倍視野下的離心尿(試管內放10毫升尿液,然後放入離心機中以每分鐘1800轉的速度轉5分鐘,取出試管底部的尿沉渣觀察,即稱離心尿),若紅細胞超過5個,或未經離心的尿中超過1~2個,或收集12小時尿沉渣(愛迪氏計數)超過50萬個即可診斷為鏡下血尿。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幾種情況並非真正的血尿:(1)紅色尿:服食某些食物、藥物、染料色素後尿可呈紅色,但尿中無紅細胞增多,潛血試驗亦陰性。(2)血紅蛋白尿:在大量溶血,或身體某一部位嚴重擠壓受傷時可出現,外觀如葡萄酒樣均勻透明,離心後尿色仍不變,鏡檢陰性,但潛血試驗陽性。(3)機體代謝產物引起的尿色改變:如噗林尿(見於噗林病或鉛中毒),經日光暴曬可呈紅色,尿中紅細胞不增多,潛血陰性,但尿噗林試驗陽性。此外,新生兒於生後數日內可有尿酸鹽尿、尿布顯紅色,但鏡下紅細胞不多而有多量尿酸鹽結晶。(4)泌尿道外的出血混入尿中:鄰近器官如陰道、肛周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外來的血液混入尿中,也會形成假血尿,須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及新鮮尿標本複查以明確診斷。
血尿尋因
楊教授說,血尿雖為兒科臨床的常見症狀,但其病因繁多,往往一時不易分清。就泌尿系統本身的疾病來說,各類原發性、繼發性及遺傳性腎炎是引起小兒血尿最常見的原因,尤以鏈球菌感染後腎炎最為多見。泌尿系統的感染除細菌外也可由病毒、支原體、黴菌及寄生蟲等引起,如腎結核就常有血尿,且可為首發症狀。腎、膀胱、尿道結石均可引起血尿,尤以男孩下尿道結石最為多見。泌尿系統的先天畸形、創傷、腫瘤、血管病等也是產生血尿的原因。另外,服用某些藥物如磺胺類、水楊酸類、安乃近、消炎痛、鏈黴素、環磷酰胺、汞劑、砷劑等後也可導致血尿。除此之外,一些全身性疾病也是出現血尿的原因,如血液並風濕性疾並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熱、感染性心內膜炎及敗血症等)、代謝性疾病及營養性維生素K、維生素C缺乏等,在此不一一贅述。還有一種一過性血尿,在劇烈運動或過度勞累後出現,經休息消除疲勞後即消失,稱為功能性血尿。以上疾病除血尿外尚伴有另一些表現,如腎炎常有水腫、高血壓,泌尿道感染常有尿頻尿急,藥物血尿常有服藥史,外傷血尿常有腰外傷史等等,只要醫生細心詢問病史和檢查多能明確病因。
小兒無症狀血尿枚舉
「請問楊教授,臨床上有時可遇到一些孩子除血尿外,不伴其他明顯症狀,請問有哪些可能原因?」筆者問道。楊教授耐心地回答了提問,著重闡述了臨床上遇到的幾種無症狀血尿。
(1)胡桃夾現象(又稱左腎靜脈受壓綜合征):通常左腎靜脈不會受壓,但在青春期,身高迅速增長,腰椎過度伸展時,左腎靜脈受壓,引起其血液動力學改變,可致左腎出血。由於出血程度不同,可有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反覆發作,有時伴左側腰痛。可借助B超觀測其受壓及遠端的擴張情況而作出診斷,並可借助CT檢查或血管造影。明確診斷後不必擔心,血尿隨年齡增長而消失,預後良好。
(2)良性家族性血尿:可發生於兒童任何時期,男女均可發病,多表現為無症狀的鏡下血尿,部分病例感冒或運動後可見肉眼血尿,但無水腫及高血壓,病情一般穩定,診斷較簡單,只要請父母也做一些小便化驗,若一方也有血尿即可診斷。若做腎穿刺活檢,電子顯微鏡看到基底膜變薄,診斷根據就更充分。本症無特異治療,預後好,但應避免感冒或過於劇烈的體力活動,可定期隨訪。
(3)高尿鈣症:指尿中排出的鈣量明顯超過正常。正常尿液中每日按每公斤體重排出的鈣量不超過4毫克。血尿為小兒高尿鈣症的最常見表現,一般認為是鈣結晶引起尿路損傷所致。個別病孩可有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遺尿、反覆尿路感染、腹部不適、腰痛等症狀。極少患兒可影響骨骼生長而出現身材矮校此病的治療為多飲水,適當限制鈣和鈉鹽的攝入,避免進食含草酸過多的果汁及巧克力等食物,以免尿中生成草酸鈣結晶。還可給予塞秦類利尿劑,或可用離子交換樹脂磷酸纖維素鈉以防腸鈣吸收過多。
(4)IgA腎病:患兒常於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感染的同時或1~2日內發生肉眼血尿,一般數日內迅速消失,無水腫、高血壓或其他不適。個別大齡兒可訴腰痛,或一時性排尿困難。血尿可多次再發,間歇期長短不一,兩次發作間歇期內尿檢正常或遺有持續鏡下血尿,腎功能檢查一般正常。本病目前仍無特異治療,其預後一般尚好,尤其是小兒患者。少數患兒腎功能逐漸減退,終於發展到慢性腎功能不全。
如何對待小兒血尿
「一旦發現小兒血尿,家長該怎麼辦?」筆者再問。楊教授說,小兒血尿很多見,尤其是目前開展了尿篩查,加強尿檢測後。家長們要克服兩種極端的態度:一是過度緊張和恐懼。有的家長擔心小兒長期血尿會導致貧血,其實就血尿本身而言不會喪失多少血。如前所述,1升尿中混入1毫升血已可使尿液肉眼微呈紅色。又有的家長擔心小兒血尿會導致腎功能衰竭,而事實上只是極少數以血尿為主征的疾病進展至腎衰。有時尿鏡檢陰性,但潛血陽性「+~++」也常使家長過分擔心。須知潛血試驗受多種因素影響,作為過篩檢查時可用,但診斷血尿主要依賴於鏡檢。還有的家長對醫學上的數值概念一知半解,將12小時尿沉渣計數中幾萬的變化與現實生活中「萬」的概念等同起來,造成了不必要的擔心和恐懼。
與此相反的另一種傾向是不以為然。認為小兒血尿既是常見現象或已診斷為良性,便高枕無憂,不重視隨訪,這也是錯誤的態度。楊教授指出,某些嚴重且須及時治療的疾患,如腫瘤、腎結核等,早治可愈,遲治難愈甚至會喪失生命。結石、高尿鈣症等是可治的玻有些病雖無特異治療,如某些腎炎、IgA腎病等,須長期隨訪以觀察其有無進展。在隨訪中除注意血尿外,還應同時注意尿蛋白是否出現及其程度,以及血壓是否升高,因為這兩個症狀對疾病預後的意義有時甚於血尿。還有些是良性,不須治也沒法治的,如家族性良性血尿、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炎恢復期、胡桃夾現象等,須注意防治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勿濫用藥物(尤其是含有可致腎毒性者如硃砂等)。小兒通常也不宜「補」得過分。一般血尿尤其是無症狀者,不須休學,通常也可參加一般活動。女孩要注意外陰清潔,男孩須注意陰莖包皮的衛生,有病變者應及早治療。
這些意見總結了四十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楊教授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