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心身醫學研究發現,人的性格行為與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有著密切的關係。人們瞭解了這方面的常識,對於防治那些嚴重威脅人類的疾病是非常有益的。
最早提出"A型性格"這一概念的是一位美國學者弗瑞德門。他在觀察研究了大量的冠心病人之後發現,可用4個單詞來概括其特性:易惱火(Aggration)、激動(Irritation)、發怒(Angger)和急躁(Impatience)。這4個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分別為AIAI,其中有2個A字,弗氏便稱其為"A型性格"。後來的人把非A型性格的人稱為"B型性格"和"AB混合型"。目前認為,各性格類型的特徵如下:
A型性格:個性倔強、固執己見、性情急躁、易爭好辯、聲高氣粗、攻擊性強、生活緊張、忙忙碌碌,即那種一觸即發的急性子。
B型性格:安寧穩重、溫順隨和、節奏緩慢、抱負較少、深思熟慮、優柔寡斷、很少爭辯、言語聲低,即人們說的火燒眉毛不著急的慢性子。
AB混合型性格(又稱中間型):介於以上2者之間。
心身疾病門診的醫生,可通過與病人面談和問卷的方式,將來診者性格類型區別開來,在一般人群中,A型性格佔多半,A與B之比為1.23︰1。
A型性格與冠心病早在1950年弗氏提出"A型性格的人易患冠心病"之後,美國成立了協作組,從1960年開始,對3154名健康男人進行了8年的前瞻性隨訪研究。1978年美國心肺血液研究所正式確認了"A型性格"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上海市對3361人的性格類型與冠心病相互關係的調查表明,A型人冠心病患病率(9.76%)明顯高於B型(3.81%),在冠心病患者中,A型與B型的比例為3.12︰1,證實了A型人的確易患冠心玻
目前已基本明確,除以往公認的傳統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遺傳、重度吸煙等)外,A型性格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研究發現,暴躁易怒的A型人的血與尿中含有過量的"去甲腎上腺素",表明A型性格的人交感張力過高,這些過多的去甲腎上腺素在體內作用於心血管和其他器官細胞膜上的相應受體,就會導致心跳加快、耗氧量增加、凝血機制失調和血栓形成,進而發生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A型性格與高血壓1980年布爾(buell)首先提出A型性格也是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後國內外多數研究亦證實了這一點。一般認為,人處於長期應激狀態下(生活拮据、工作緊張、精神刺激等)最易誘發血壓升高,而A型性格者對應激環境的反應比B型者強烈得多,在煩惱時,A型者血漿中的腎上腺素含量顯著高於B型者。這些交感活性物質增加,進一步誘發腎素釋放,血管緊張素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便會促使小動脈收縮痙攣,外周阻力增加,鈉瀦留,最後導致持久高血壓。這可能就是A型性格易患高血壓的機理。
既然A型性格是冠心並高血壓等病的重要致病危險因素,那麼能不能轉變A型性格?常言道:"江山易改,稟性難移",要改變人的性格,確非易事。但從心理學的觀點看,人的行為性格並非絕對遺傳的,主要是後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學習形成的。人並不是消極被動地適應環境,人有自我認知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可能改變性格習慣和個性,主動積極地適應客觀環境,使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態與周圍環境取得相容和協調,從而防止多種心身疾玻這就是近幾年出現的"行為療法"的理論根據。
行為療法的適應症應具備三個條件:
1患者必須是誠心實意的合作者,自信心強者效果好,憂鬱多疑者療效不佳;
2對自己要達到的行為治療目標必須明確而堅定;
3行為治療必須多次重複,不斷訓練和強化,不可走形式。
弗瑞德門把1035例半年前患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隨機分成3組,給予不同的治療。第一、二組分別由心理專家和心臟病醫生定期進行行為治療,第三組按傳統方式門診治療。隨訪一年後發現,約75%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A型性格都完成了轉變,一、二、三組的併發症發生率分別是0.9%、1.8%和4.9%,死亡率分別為2.6%、4.2%和8.9%。可見行為治療的效果顯著。
《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