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條件是組成人類生活環境的重要要素,氣象條件及其變化不僅影響人的生理健康,對人的心理情緒方面的影響也非常明顯。有利的氣象條件,可使人們情緒高漲、心情舒暢、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利的氣象條件,則使人情緒低落、心胸憋悶、懶惰無力,甚至會導致精神病態和行為異常。
研究表明,高溫、高濕、陰雨以及一些異常天氣事件都不利於人的心理健康。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資料表明,1982年至1983年的「厄爾尼諾現象」,使得全球大約10萬人患上了抑鬱症,精神病的發病率上升了8%,交通事故也至少增加了5000次以上。究其原因,是「厄爾尼諾」這種異常氣象變化,引起全球範圍的氣候異常和天氣災難,超越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發生坐臥不安、精神遲鈍等症,意志薄弱者還會發出歇斯底里的哭叫聲。
一般來說,低溫環境有利於形成較佳的心理狀態,而高溫或在溫度回升時,人的精神狀態則容易產生波動和異常。精神專家研究發現,當氣溫較高或有暖流入侵時,精神病人起床徘徊、無法入睡、叫喊罵人、摔打東西的情況顯著增加,正常人也會有程度不同的情緒變化。由於高溫不利於人的心理健康,所以高溫環境下的犯罪率也相對較高,96年奧運會前夕,美國警方曾委派專家作過細緻研究,發現亞特蘭大的日犯罪事件總數是隨氣溫的升高而遞增的,其中最熱的6、7月份,犯罪率最高,偏偏奧運會在這一時段舉行;為了減輕人們的恐懼感,奧運會組委會的負責人,一度謊稱亞特蘭大夏季氣溫不超過30℃。
古諺云:「天昏昏令人鬱鬱。」意思就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人們的精神較懶散,心情也不暢快。我國的醫療氣象工作者通過深入研究發現,陰雨天氣之所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主要是因為陰雨天氣下光線較弱,人體分泌的松果激素較多,這樣,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濃度就相對降低,人體神經細胞也就因此「偷懶」,變得不怎麼「活躍」,人也就會變得無精打采。
氣象條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經引起心理學家、行為學家和管理學家的高度重視。一些國家在發佈天氣預報的同時,還發佈未來天氣裡可能引發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以及「因天制宜」的防病措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