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同性戀病態說Ⅰ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挑戰同性戀病態說Ⅰ

二十世紀初,靄理士和馬格努斯·赫希費爾德等性學改革家率先提出了以下觀點:同性戀是人類性傾向的正常形式之一。但隨著同性戀病態佔據了文化上的主宰地位,以上觀點受到了埋沒。在職業界和民眾普遍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疾病的社會情形下,有關病態說的研究大都側重於病因,各種精神動力學(見注1)假設爭相成為主導模式。病態說也使研究人員產生了以下興趣:如何通過治療使同性戀者恢復異性戀功能。以上兩種研究的數據都來自於臨床工作人員。由於同性戀被假設成一種疾病,所以沒有人對臨床數據的可靠性產生過懷疑。

對以上這種病理學方法的批評首先來自於那些非臨床方向的研究人員,這說來也許並不出奇。研究者或是來自與主流精神病學截然不同的學科,或是那些擯棄了主流理論模式的精神病學家,他們對同性戀病態說的出發點和同性戀的可治癒性提出了質疑。

對精神病學正統觀點的挑戰開始於二戰後不久。最初,在不同領域內獨立工作的研究者們發現了一些不符合傳統假設的證據。這些發現不僅激發了以後的挑戰,而且在較短的時間內使赫希費爾德和靄理士的研究傳統展現出新的生命。戰後對精神病學的挑戰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受到了文化人類學中相對論觀點(見注2)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它將同性戀運動推向了新高潮,使社會運動和學術研究之間發展了一種交錯而互惠的關係。運動的存在對理論研究的社會意義產生細緻而重要的影響,而研究成果反過來對早期的運動領袖也有著重大影響,鼓勵他們在組織和思想發展上,從事探索性的工作。最終,爭取同性戀權利的鬥爭利用一個對精神病學理論和實踐的有趣批評,將它發展為進攻精神病學權威的有力武器。

◇阿爾弗萊德·金賽(Alfred Kinsey):性社會學調查的先驅

當阿爾弗萊德·金賽於1948年發表他對美國男性性行為的實證研究時,同性戀病態說還沒有受到過衝擊。與那些依賴少量臨床數據的研究不同,他的發現基於對大批美國白人男性的採樣調查。金賽的工作是研究性行為的方式,因而幾乎是純經驗式的,沒有任何系統的理論參考。他相信數據可以為自己說話,因此放棄了傳統的正常與反常(變態)的二分法觀點,假設他所發現的區別是定量上的,而不是定質上的。從臨床研究的文化觀點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後,他能夠在有關正常性行為的概念方面對傳統精神病學提出挑戰。

他的研究結果揭示了社會標準和實際性行為之間的鴻溝,震驚了美國大眾。有關同性間性行為的發現是這項研究所發出的重要挑戰之一。當時的學術界普遍接受這樣一種假設:同性戀是一種罕見的病態現象。金賽的發現實在讓他們心煩。其實,金賽自己也對研究結果感到驚訝。「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對這樣的數據毫無準備。」37%的男性人口曾經在青春期和老年之間,和同性有過身體接觸並達到性高潮。同樣驚人的是,這種行為呈現出連續性分佈,一端是毫無同性戀性行為的人,另一端是只從事同性戀性行為的人。(金賽給被試者以0-6打分,0代表絕對異性戀行為,6代表絕對同性戀行為。)10%的被採訪者報告說,在11歲至55歲之間至少有三年為絕對同性戀行為。

如此之高的性傾向差異使大眾感到難以接受,人們從統計和倫理角度對金賽的結果發起了反對洪潮。然而,對於那些為爭取社會接受和法律權力而剛剛開始組織和鬥爭的同性戀者來說,這個結果是十分鼓舞人心的。他們再也不必膽戰心驚地活著,因為世界上成千上萬的人有著同樣的經歷。事實上,同性戀活動家已經確信,金賽的研究是導致美國公開的同性戀運動出現的重要因素。

金賽迅速利用他的發現,對當時的精神病正統學說提出挑戰。他認為,依據發現的頻度,把同性戀看作一種精神疾病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在許多成年人中,既存在異性間性行為,又存在同性間性行為。他認為把同性戀和通常意義上的精神變態趨勢相聯繫是不正確的。從被採訪者那裡得到的資料進一步支持了這一觀點。金賽主張統計上的正常不應成為心理上的不正常。再者,他反對把異性性行為作為一種生物導向。相反,他相信「個體對任何外界刺激產生性反應的能力是該種族的基本能力」,我們的「哺乳動物遺傳」使我們同時具有異性戀和同性戀反應。

由於否定了有關性行為方式的傳統和主流的臨床假設,金賽認為很難把他們和心態扭曲變態的同性戀者聯繫起來。獲得他們的信任後,胡克見到了更多的人,發現了一個並不為人所見的豐富多采的世界。最後,他們激勵她從事對同性戀者的研究。由於大量基於臨床數據的正統研究日益鞏固了社會對同性戀的負面態度,新研究就更具緊迫性。在同性戀者的說服下,胡克認為對他們的全面瞭解不應該單單依靠臨床醫生的研究,因為他們只能接觸到那些尋求心理治療的同性戀者;也不能依靠那些研究監獄、精神病院和武裝力量集訓營中同性戀者的學者。在得到國家心理衛生研究所的批准之後,她開始了工作。

胡克研究中的非臨床測試人群選自加州的兩個同性戀權益組織(馬太辛協會和同一學社)提供的名單。在承認這些人並非隨機樣本的同時,胡克認為同性戀現象相當隱蔽,因而不可能進行更具代表性的研究。三十名同性戀者和三十名異性戀者搭配起來,兩者的年齡、智力和受教育程度非常相似,而且事先排除了呈現出明顯病態的人眩兩組人分別接受墨跡測試和另外兩個透射測試,以檢驗以下兩個假設:1)如臨床研究所說的,同性戀者更有可能得精神病;2)通過墨跡測試,能夠把同性戀和異性戀區分開來。因為同性戀代表了一個獨立的病態群體,這樣的結果是理所當然的。(續)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