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大人著急。尤其是嬰兒,軟綿綿的,除了吃奶、排便和啼哭外,便是睡眠。他們有了病不會說,只會哭。寶寶不停哭,大人便煩燥。即使稍微大一些的托兒所小朋友,他們也表達不清究竟怎樣不舒服。其實,任何疾病都有它一些先兆現象,父母和保育人員如果能瞭解這些先兆症狀,便有可能使寶寶的疾病得到及時診治,早日康復。那麼,這些先兆症狀有哪些呢?一般來講,常見的有以下這些表現:
1."三不":即不吃、不哭、體重不增。寶寶不願吃奶,如果勉強餵奶,容易發生嘔吐。這跟大人生了病,倒胃口的原理是一樣的。正常新生兒飢餓時哭聲響亮,這是"求吃的信號"。一旦有病,哭聲就輕微如貓叫,病重時很少有哭聲,睡眠時間更長。這是中氣不足。寶寶降生後3~4天時由於吃奶量少,加上大小便排出和皮膚蒸發水分,體重會輕微下降,以後便逐漸上升。如果有病,體重便不增甚至下降,不過,這個細微改變家長並非會知道,因為家長沒有每天稱體重的習慣。當然,有些寶寶得病後卻是煩躁不安、多哭多啼、不肯入睡,這反常現象也是有病的表現。
2.睡眠"不老實":小孩發熱在還未被覺察之前,常表現出夜裡睡眠"不老實(不安靜),比平時更多的轉輾反側或手足亂動,或者容易覺醒,常踢開被褥、雙手放在被褥外面。
3.呼吸不平靜:健康小孩睡眠時呼吸是平靜的,但在發熱前可出現呼吸不平靜,鼻腔或者鼻喉嚨裡有"呼呼"痰鳴聲。新生兒需注意鼻翼是否扇動,解開上衣看看呼吸時胸部軟組織(胸骨和鎖骨交界處)有無凹陷。若有懷疑,可測肛溫。尤其是小朋友,儘管已有發熱,但白天仍精神十足,照常玩耍,易被忽視。如果上托兒所,不管測出的體溫高否,最好讓孩子在床上玩,觀察半天。這樣做,既利小孩本人,也能避免與其他小朋友接觸。待下午確診小孩無病,再起床活動也不遲。
4.情緒、性格改變:小朋友身體不好時,也會像大人一樣出現情緒和性格的改變,他們不愛玩,好哭鬧。有些小朋友得了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結核性腦膜炎等,在出現發熱或較明顯的神經症狀之前,可先有一段時間的性格改變,甚至行為、動作也與往常有異。這也是疾病的先兆症狀。
總之,對於家長和保育員來說,要善於對寶寶和小孩進行觀察。通過好似平凡的現象較早地發現某些異常現象。這就要求觀察者能具體瞭解每個寶寶和小孩生活習慣及脾氣。例如,有些小朋友睡眠時翻身,一翻就是360°,或者平時喜歡同小朋友吵架或亂扔東西。這種現象,對於某些小朋友來講可能是"正常脾氣",而對另一些小朋友則可能是身體不舒服所引起的睡眠、情緒或性格改變。家長既要仔細地觀察小孩的生活、飲食和睡眠等變化,又不要為擔心寶寶可能患病而天天精神緊張,"草木皆兵",這才是正確的態度。如果自己判斷不准,可以送醫院讓醫生判別一下。尤其是新生兒抵抗力差,病情變化快,耽擱不起。也不要被小孩"白天頑皮得很","白天玩得好好的"的假象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