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細菌直接侵入泌尿道而引起感染。由於小兒時期感染局限於某一部位者較少,腎盂、腎盞、輸尿管、膀胱、尿道都可受到侵犯,嚴重者腎實質也可受到損害,故統稱泌尿道感染,又稱泌尿系統感染。
病因
(一)易感因素
1、 小兒的輸尿管相對長而彎曲、管壁彈力纖維不發達,因而易致尿路扭曲和壓扁,造成尿流不暢而易感染。
2、 女孩尿道短粗、女嬰尿道外口多暴露,接近肛門,加上衛生習慣不良,也是易感染的原因之一。男孩包皮積垢,也可造成上行感染。
3、 泌尿系統畸型,可造成尿液瀦留,細菌容易繁殖而致感染。
4、 腎病綜合征、營養不良、分泌性IgA缺乏等易並發泌尿道感染。
5、 其他誘因尚有泌尿道器械檢查、留置尿管、蟯蟲症等。
(二) 致病菌
1、 菌種 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是細菌,如大腸桿菌(約占8O%),其它有變形桿菌、克雷白氏菌、糞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氣桿菌等。除細菌之外,還有支原體,某些病毒也能引起尿路感染。
2、 感染途徑 年長兒的尿路感染多是上行性,也就是說細菌從尿道上行到膀胱、輸尿管、腎盂、腎盞,再侵犯到腎實質;而小嬰兒及體弱小兒的尿路感染往往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常是敗血症引起的,又稱血行性。
症狀
尿路感染在小兒較多見,由於年齡的不同,病原的不同,侵入的途徑不同(上行性或血行性),臨床表現也變化多端。
1、新生兒和小嬰兒往往以全身感染症狀為主。如發熱或體溫不升、拒奶、嘔吐、煩鬧、嗜睡、易驚、面色蒼白等,少數病人可有黃疸。
2、嬰幼兒也常常以全身症狀為主:發熱、煩躁、不安、食慾下降。也可有腹痛、排尿時哭鬧。尿味特臭常提示是大腸桿菌感染。
3、較大兒童則症狀與成人相似,下尿路感染常以尿頻、尿痛、尿急、排尿不暢、尿褲子、尿床為主要表現;上尿路感染以發熱、寒戰、腰痛、腎區叩擊痛、肋脊角壓痛等。大腸桿菌所致的出血性膀胱炎可有血尿。
4、慢性尿路感染 如果尿路感染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尿路感染反覆發作達 1年以上,則形成慢性尿路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的病人常有腰疼、腰酸、無力、消瘦、貧血等臨床表現,泌尿系刺激的症狀間斷出現。
治療
1、一般治療 應多飲水,勤排尿、勿憋尿,女孩應注意衛生習慣,清洗外陰,勤換內衣褲。急性發作時應臥床休息。
2、抗生素治療 應選用廣譜、強效殺菌、對腎臟毒性低、在血、尿及腎組織中有有效的殺菌濃度的藥物。常用的藥有磺胺類(常用復方新諾明)、奎諾酮類 (吡哌酸、氟哌酸、氟秦酸等,此類藥物嬰幼兒慎用、劑量不要太大,療程不要太長 )、氨基糖甘類 (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妥布黴素、核糖黴素等,對腎臟及聽神經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用時要注意)、青黴素類(主要是氨苄青黴素、羧苄青黴素、羥氨苄青黴素、青黴素+克拉維酸組成的制劑等)、頭孢一、二、三代等。這些均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3、中藥 在急性期主要用八正散加減,主要藥味有木通、車前、扁蓄、瞿麥、滑石、梔子、大黃等。
預後
小兒尿路感染如無尿路畸形,只要正規治療多數可以治癒。發現不及時、治療不正規、不徹底,反覆發作,或有尿路畸型而未及時糾正者可發展為腎功能不全,預後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