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民政局最近公佈的統計報告表明,去年全國離婚夫妻有133萬多對,比上年增加15.4萬對。調查表明,單親家庭的孩子會因缺少父愛或母愛而變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獨、自卑、低沉。單親家庭的孩子更需關愛。
單親家庭概念的提出,產生於歐美國家對當代婚姻現實狀況的考察:歐美國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離婚高峰促成了大量離婚式單親家庭的出現。我國從改革開放至今,由於快速增長的離婚率,離婚式單親家庭比重逐漸上升,由此而引發的單身父母的心理狀態、生活狀況,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成長及教育等一系列問題,越來越為心理衛生學家研究關注。
父母勞燕分飛,對自身來說可能是一種解脫,但對孩子而言,如同在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大量的事實和研究表明,單親家庭的孩子會因缺少父愛或母愛而變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獨、自卑、低沉,這種被扭曲的心態會影響其情感、意識和品格的發展,並因此出現一些不良行為。但同其他所有孩子一樣,「單親孩子」也具有聰穎可愛的天資、活潑天真的本性、好學上進的心願、喜交朋友的心理……
社會學家們的調查也表明,非常態的家庭並不意味其家庭教育必然存在許多困難或不利條件;而正常完好的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優越性也只是相對的。「單親孩子」能否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很大程度上由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單親孩子」同樣可以塑造成出色的人才。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啟蒙教育場所,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時間最長、最重要的生活環境,因此,優化家庭環境是塑造未成年人健康心理和行為的首要因素。不少飽經離異痛苦的父母,為彌補離異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創傷,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不知溺愛會嚴重妨礙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冷淡、粗暴、放任不管與溺愛一樣,同樣會極大地妨礙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因此,任何不適當的教育方式,都是導致各種單親家庭子女性格缺陷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其消極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幫單親孩子建立健康心態
離異家庭的家長如何消除苦惱,使自己的孩子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呢?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趙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的思想和心理情緒,引導孩子對家庭環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孩子是敏感的,會感受到家庭的細微變化。所以,不要企圖隱瞞發生了什麼,那樣會增加孩子的不安,失去對大人的信任。作為家庭的一員,他有權利知道與自己有關的事實,這有助於他的勇敢面對。真誠面對孩子的問題,你們的家庭的確發生了變化,同時告訴孩子,你們仍像以前那樣愛他(她)。
■不在孩子面前講另一方的壞話,不要相互破壞形象或當著孩子的面使用污辱性的語言,一味指責對方。可以告訴他,父母親就是無法相處了。在這段情緒混亂的時期,絕對不適合對配偶作任何評判,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
■離異夫妻嘗試做朋友。分手後,養育孩子仍是離異雙方共同的責任,只有平靜商談教育孩子的事,才能讓其有寧靜的學習、生活心態。雙方要經常保持和孩子的聯繫,尤其是孩子的監護方,應允許另一方探視,使孩子享受親情。
■與孩子共同擔起家庭的責任,避免補償心態。不要過度補償、溺愛孩子,對孩子的生活,要像對待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物質補償和嬌縱都無法替代孩子精神上的缺失,相反可能是任性、暴力的來源。單親的孩子需要更早地承擔責任,才能走向成熟。
■幫助孩子處理好同學關係。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程度上來自同學,家長要鼓勵孩子在班上交幾個要好的朋友,經常一起學習,一起度週末。孩子的群體生活一旦正常,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避免受害者心態。最好不要向孩子控告對方的無情和不負責任,不要試圖將自己的創傷作為孩子今後成長的借鑒。孩子需要從更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他們有自己探索和憧憬的權利。「媽媽不要我們了」「男人都是壞東西」之類的語言,會使孩子失去對人的信任和對未來的信心。 文/劉雲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