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昨天,北京市還有20多名非典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其餘的非典病人已經回到家裡進入康復休養期。雖然康復休養期的非典病人身體裡的病毒不再肆虐,可是很多人仍然有很難跨越的心理「門檻」。專家建議正在康復中的非典病人,如果感覺自己還有壓抑、憂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最好到醫院找心理或精神科醫生尋求幫助,這樣才能使身心盡快康復。
■1/4的非典病人有異常情緒
北京安定醫院普通精神科王傳躍主任曾在胸科醫院為非典病人提供心理治療,他介紹說,非典病人中大概有1/4出現過異常情緒,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為病人壓抑、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沒有辦法釋放,就會表現為無助、沒有安全感等。有些病人總是不停地想「醫生是不是把我診斷錯了」,「到底有沒有治療我的方案,能不能奏效」,「我進醫院後能不能治好」,這些想法讓人難以承受。
非典病人從病發之後就被隔離,出院前見不到親人,這種孤獨的感覺也讓很多病人出現情緒失控。王主任所在的醫院有一個21歲的女孩,知道自己的媽媽也發病住進醫院之後非要轉院,和媽媽住在一起,否則她就割脈自殺。有的病人拴門,不讓醫生進病房,還有的病人對醫護人員有過激的攻擊行為。但是大多數的情況在精神科醫生看來並不是病,而是一種過激的行為,病人的願望實現之後他們就會平靜下來。
■心理醫生在隔離病區對病人有好處
非典的情況很特殊,為了減少醫護人員被傳染的可能性,醫生和護士對病人情緒的疏導工作很難進行。大部分醫生每次進入病房後很快就會出來,與病人的交流不多,護士在做治療的時候一般會要求病人最好能戴上口罩,並把頭偏到另一側。雖然大部分病人主動配合,但相信一部分人心裡還是有一些不快,因為他們的心理處於困境,正是需要外界給予幫助的時候。所以後來心理醫生進入隔離病區,他們都會主動花一些時間來和病人聊天,對他們的情緒穩定有很大的幫助,病人出現精神障礙的就少了。
■非典病人心理障礙情況各不相同
王主任認為,大多數的病人屬於創傷後的應激障礙,表現為自己明白問題的癥結所在,但是卻擺脫不了,總是覺得自己還在胸悶、發燒,每天過分地消毒等等。醫生詢問病情的時候,病人自己也知道沒有問題,但還是擔心。這更多的是心理問題,需要通過學著接受現實,放鬆調節自己,向家人朋友尋求幫助來克服。
但是有的病人在得病之前本身有神經衰弱綜合征、強迫症、精神分裂等潛在的致病因素,由非典這一重大的應激事件誘發精神分裂、狂躁、抑鬱,需要醫生針對症狀用藥物來治療。目前安定醫院針對康復期病人的需求,專門推出了非典心理康復門診,很多病人都打電話來向醫生咨詢。另外,王主任認為,如果以後再有類似的重大疫情發生,最好的方法是盡快讓心理或精神科醫生進駐醫院,為病人提供及時的咨詢和幫助,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會少很多。
■什麼樣的康復期非典病人需要看精神科醫生
安定醫院在給非典康復者的一封信裡寫到,從醫學角度講,疾病是一個身心共同經歷從創傷到癒合的過程,身體的創面容易癒合,心理上的創痛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和過程。如果非典康復患者在病癒後的半年裡仍然會有下面的反應,最好能及時到心理康復門診就診。
不由自主地回憶:如果常常不由自主地回憶病中的那段時光,當時孤獨、寂寞、痛楚和悲傷等不良情緒又不知不覺地籠罩在心頭。
記憶揮之不去:往事總在記憶中出現,有的片段還出現在夢中,醒來後覺得像真的一樣。害怕與疾病過程有關的物品:如害怕和治療有關的醫療用品,不敢回到當初治病的醫院,害怕自己到那個環境後會經不起這一情境帶來的刺激。
睡眠不好:睡眠質量不高,經常入睡困難,而且脾氣增大,容易發火,注意力難集中,記憶力減退。
壓抑無處發洩:出院後遇到他人的不理解、疏遠甚至歧視,心中的委屈不滿無處宣洩。
愧疚不安或難以接受現實:如果因為自己染病而牽連了家人,或是延誤治療而痛失親人,至今愧疚、痛苦、無法接受現實,需要別人理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