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自我調節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情緒的自我調節

情緒是對自身及客觀事物體驗和態度的一種反映。研究表明,情緒對人體的機能狀態有明顯的影響,如心率、血壓、呼吸、節律、腸胃蠕動、血管舒縮、汗腺分泌、皮膚電阻的變化等。積極的情緒能提高大腦皮層的張力,通過神經生理機制,保持機體內外環境的平衡與協調,負性情緒則嚴重干擾心理活動的穩定、體液分泌紊亂、免疫功能下降。以羊羔和狼為伍的古老實驗為例,若將同時出生體質健康的羊羔,一頭與其它羊群為伍餵養,另一頭則與圈在籠中的狼為伍餵養,久之前一頭羊羔活潑健壯,後一頭羊羔體弱消瘦。

在生活中,人們總會遇到令人煩惱、憤恨甚至悲傷的事情。因此產生色性情緒,最終導致心身疾病的發生,此時你應該調節與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身心健康。下面幾種方法你不妨試試:

意識調節 人的意識能夠調節情緒的發生和強度,一般來說,思想修養水平較高的人,能更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因為他們在遇到問題時,善於明理與寬容。

語言調節 語言是影響人的情緒體驗與表現的強有力工具,通過語言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緒反應,如林則徐在牆上掛有「制怒」二字的條幅,這是用語言來控制與調節情緒的例證;

注意轉移 把注意力從自己的消極情緒上轉移到其它方面上去,俄國文豪屠格涅夫勸告那些剛愎自用、喜歡爭吵的人:在發言之前,應把舌頭在嘴裡轉十個圈。這些勸導,對於緩和激情是非常有益的。

行動轉移 此法是把情緒轉化為行動的力量,即把怒氣轉變為從事科學、文化、學習、工作、藝術、體育的力量。

釋放法 讓憤怒者把有意見的、不公平的、義憤的事情坦率地說出來,以消怒氣,或者面對著沙包、人頭面像猛擊幾拳,可達到鬆弛神經功能的目的。

自我控制 人們還可以用自我調控法控制情緒。即按一套特定的程序,以機體的一些隨意反應去改善機體的另一些非隨意反應,用心理過程來影響生理過程,從而達到鬆弛入靜的效果,以解除緊張和焦慮等不良情緒。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