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好多熱心腸的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對那些陷入情感黑暗之中絕望無助的人深表同情,便用治療形式幫咨詢者緩解心理衝突,這的確可以解開很多人心裡的「疙瘩」。但是,如果面對的是來自內心深處不為人所察覺,又無時不刻不在影響著病人思想和行為模式的衝突時,一般的安慰和鼓勵性的解釋就會無效,甚至會有害。這時,正規和系統性的心理治療就顯得特別重要。
正規和系統的心理治療包括:1對治療對像診斷情況的甄別,包括需要與來訪者接觸一段時間,瞭解來訪者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以確定心理治療方式;2治療情景的設置,包括治療方式的解釋、時程及頻率的規定和收費的情況等。3治療師自己的修養背景,包括理論學習經歷和督導經歷等。
在德語國家(主要指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心理治療師應該具備的資格列舉如下:
不能被移情現象迷惑
心理治療對像對治療師產生的感情稱為「移情」。國外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位治療師與來訪者產生了感情,治療關係終止,醫患雙方踏上了愛情的歷程,他們結婚、生子,生活看來行駛在安全、穩定的軌道上。然而數年後他們離婚了。這時,女方提出上訴,認為男方當年是利用了職業之便騙取了她的感情。不難看出,患者接受了「愛情治療」,在多年後症狀(對人際關係不恰當的理解)表現得變本加厲。那麼,心理治療師的位置到底應該在哪兒呢?在德國,發現心理治療師與治療對像有了戀愛關係的情形,治療師將被取消執業資格!
反過來,治療師對治療對像產生的感情叫「反移情」。最早發現移情現象的是奧地利的精神病學醫生弗洛依德,與他交往甚密的同行及朋友布洛耶爾在對病人安娜·歐的治療過程中,被病人突如其來的擁抱弄得不知所措。於是,他像逃避瘟疫般地將病人轉到弗洛依德的門診。弗洛依德則悟出,發生在「此時此刻」的事件實際上代表著病人對過去經歷的重複,具有「彼時彼刻」的意義。他將此現象稱為「移情」。他指出:移情是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產生的衝動與幻想新的樣式或翻版;不過它們有這樣的傾向,即將早期的某些對象與醫生進行替換為特點。換句話說:病人全部系列的心理經歷被喚醒,它不屬於過去,而是現在「嫁接」在醫生身上。
進一步來分析移情,則有正性移情和負性移情之別,這種對治療師產生好的、愛慕的情感稱為正性移情。心理治療師一定要警惕症狀的好轉是受到了正性移情的影響,病人會為取悅治療師,而發生戲劇性的症狀緩解,即所謂「逃進了健康」。
事實上,如果治療師在以後的治療中失去了當初給病人帶來的新鮮感,失望和憤怒等情緒就會在治療中逐漸表現出來,病人便會開始指責治療師不負責任,拿他當實驗品,並通過取消治療或不辭而別來達到報復治療師、擊敗治療師的目的。
心理治療並不浪漫
在中國,心理治療存在著理論培訓不夠,缺乏督導,缺乏嚴格的管理機構,治療方式混亂而未達成共識等問題。1999年《中國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師工作章程》已經開始試行,今後還會開設更多更規範的培訓,對心理治療師的要求將會越來越嚴。
心理治療必須在固定的場合、固定的時間和相對固定的治療人數下進行,治療師不應隨意答應病人或病人家屬到他們指定的地點開展治療。
治療環境對病人和治療師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作為分析的一種目的,心理治療師允許並鼓勵病人在設置的條件下退行———即如幼兒般地作出非成人性的表現。如果在正規的治療室,一個年輕的病人看見年長的治療師拿出香煙點燃時,先是沉默,然後攻擊治療師,說他旁若無人、自高自大。在這裡,香煙成為權力的象徵,治療師變成了患者嚴厲的父親,在這種環境下,任何患者的表現都具有一定的意義!治療師解釋患者的反應,將之與過去聯繫起來,這樣患者便能夠理解自己攻擊性背後的真正含義。另一方面,許多病人就診時就有人際關係的障礙,所以強調治療情景,強調治療地點的設置對讓病人正視現實,成熟地進入人際關係的角色至關重要。
弗洛依德對反移情不如他對移情概念的理解那般透徹,不過,他仍指出:對治療師來講,產生反移情的傾向給了治療師有用的提醒,即這可能暗示了自己內心的所想,治療師應該明白,病人是在治療情形下對治療師產生愛的感情的,這並不是說他本人如何有魅力,如此就更沒有理由為病人產生的情感而沾沾自喜,相反,治療師應該將之排除在分析情景之外……弗洛依德認為,只有通過自我體驗,治療師才能具備覺察移情—反移情的能力。現在心理分析則有另外的看法,一般認為:反移情在治療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治療師必須通過察覺自己內心中的微妙反應,來理解病人內心中的真正衝突,往往發生的情況是:治療師反應越強烈、越尷尬,就越能反映出病人內心蘊藏的關鍵性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