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人生幸福三件事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心理:人生幸福三件事

人的一生不管追求什麼,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不好回答。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幸福來源於壓抑的解除;行為認知學派認為幸福是對積極思維的現實獎勵;人本主義則認為幸福是伴隨自我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滿足的體驗。

簡單說,人生幸福不過和三件事有關,那就是:性與自我滿足,自尊與自我實現,精神與自我超越。這三件事對應著經典精神分析的三種理論: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論、阿德勒的自卑動力論、榮格的精神追尋論。我把這三件事物與幸福的關係簡稱為「3S幸福論」,3S就是:性(sex)、成功(success)和精神(spirituality)。

有人對幸福最直截了當的理解就是「吃喝玩樂」。吃喝玩樂的核心其實是自我的生理滿足,而生理滿足的最原始形式和最大強度來自性本能。性本能在所有的生理本能中和幸福感有著最高的相關度。而和性本能相關聯的人類性慾文化構築了人類幸福感的底層基矗從藝術的性慾表徵到婚姻生活的「魚水之樂」,如果人類沒有了「性福」,那麼其他的幸福也就失去了色彩。

「性福」雖美,但在充滿生存競爭的人類社會中,「性福」失去了其原始的單純。人在努力駕馭自己身體的同時,必須學會駕馭更加複雜的人際關係,並且要在社會生活中達到社會要求的目標。通過對現實成功的追求,人的幸福從單純自我滿足的層面上升到了社會的層面。名望、權力、財富使得自我的能量從自我本身延伸到自我以外的世界,這種幸福感可以說是人類特有的。

然而當一個人在獲得了世俗的成功以後,這個人是否就一定快樂呢?大文豪托爾斯泰和大富翁洛克菲勒在達到了事業的頂峰以後,卻都想到了自殺,因為他們失去了生活的意義和目標。當人進入老齡,不管你是否成功,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死亡的挑戰。在死亡面前,不管你在世俗生活中有多麼成功,依舊會感到如幼童一樣軟弱無助,於是人們對人活著的意義的探究就成為不可避免的願望。

50多歲的洛克菲勒在死神面前決定接受心理治療。心理醫生告訴他一個方法,把過去賺來的錢想辦法回饋給社會。洛克菲勒接受了這個建議,在隨後的40年裡他成為了世界上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他超越了狹隘的「小我」,把自己的生命融匯到對人類文化事業的支持中,同時讓自己的精神得到了昇華。雖然這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成不了洛克菲勒那樣的富豪,但把自己生命的意義通過精神的昇華而擴展到人類普世的價值層面,那麼一個普通的人也可以感動整個世界,而「小我」的幸福也就和全人類的幸福結合在一起了。(美國紐約執照心理醫生 張源俠)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