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想要健康。可是,怎樣才能得到健康呢?
先說說什麼是健康。健康,並不等於沒有疾病,而是一種身心和諧、完好的生活狀態。影響健康的因素大致有三:遺傳因素、個人行為方式、社會衛生服務水平。其中,遺傳和社會衛生服務水平是個人所不能左右的。所以,一個人想要健康,必須要有健康的行為,而健康的行為,需要你用腦子思考,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當一種健康觀念流行時,很多人會跟風而動。聰明人會先思考,它適合我嗎?然後才會行動。比如說睡眠,有的說一天睡6小時,有的說一天睡8小時,也有的說睡眠的關鍵在質量的好壞,而不是時間,4個小時就夠。你聽誰的呢?人們常說「早睡早起好」,但何為「早睡早起」,按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說法,夏天應該晚上八九點就睡,早上四五點就起,可是你生活在城市,9點才上班,起那麼早似乎沒事可幹。這些問題,你不能從別人或書本上找到答案,只能自己去思考、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
還有營養問題,如果你把廣告當科學,很快就要身受其害了。本來你營養正常,不缺什麼。但是看了一些廣告性的信息,發現裡面講的很多症狀你都有一點,於是覺得需要補鋅、補鈣、補鐵、補維生素、甚至補核酸!你顯然被誘導或誤導了。對此,你還是可以用你的頭腦去思考,避免中招。例如,你可以只看那些嚴肅的科普文章,略過那些廣告文字。
再說減肥,方法很多,節食、運動、吃藥等等,你盡可以嘗試。但並非各種方法都適合,特別是吃藥,更要慎重。好體型和好武功一樣,都是要下苦功,才能得到的。減肥還要有「度」。如果你是普通職業女性,卻立志追求模特的那種「骨感」,恐怕就自尋煩惱了。模特多數是天生的瘦體型,你學得來嗎?少數人靠嚴酷的鍛煉和節食來保持體型,你這樣做是否必要呢?總之,不要盲從別人的東西。
健康,不是別人為你蓋的一所房子,你住進去就可以擁有,它是你自己的創意與行動的結果。聰明地工作,聰明地生活,才能擁有健康。
(稿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