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承擔各自的社會責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衛生問題。隨著社會不斷變革,人們的情感、思維方式、知識結構、人際關係在發生變化,引發心理問題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據專家介紹,由於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行為增多,加之過分追求短期效益,因而失敗的機率較高,內心失去平衡,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心理專家認為:「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常常直接影響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直接影響到他的某個具體行為。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心理衛生比生理衛生顯得更為重要。」
從理論上講,一般的心理問題都可以自我調節,每個人都可以用多種形式自我放鬆,緩和自身的心理壓力和排解心理障礙。面對「心脖,關鍵是你如何去認識它,並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它。雖然我們找心理醫生看病還不能像看感冒發燒那樣方便,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學會心理自我調節,學會心理適應,學會自助,每個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發展的某些階段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首先是掌握一定的心理衛生科學知識,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
其次,是能夠冷靜清醒的分析問題的因果關係,特別是主觀原因和缺欠,安排好對己對人都負責任的相應措施;另外,是恰當的評價自我調節的能力,選擇適當的就醫方式和時機。
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不僅要擁有良好的智商,還要有良好的情商。在出現心理問題時,人們開始引起重視並尋求咨詢和醫療,這是社會文明進步和人們文化素質提高的一種表現。據專家介紹,生活條件越好,文化層次越高,人們對心理衛生的需求也就越迫切。隨著文化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心理衛生服務的完善,解決「心脖會有更多更好的渠道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