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醫陳修園,幼年喪父,勤勉好學,文中舉人,醫通《靈》、《素》。自神農、黃帝至歷代名家醫著,莫不博覽而精通。其醫術之高明,蜚聲遠近,甚至在做官的同時,還要兼做醫生。不但如此,他著作很多,流傳到後世的醫書就有三十多種,亦是一位著名的醫學科普作家。可是,就是這樣一位聰明理達的名家,卻屢次誤治懷孕的妻子,致其多次流產,差點斷了後代。
原來,陳修園的妻子患有習慣性流產,每逢得胎三個月就漏紅欲墜。陳修園遵照金元四大名家朱丹溪的古訓:"婦人有孕則礙碑,運化遲而生濕,濕而生熱,古人用白朮黃芩為安胎之聖藥,蓋白朮補脾燥濕,黃芩清熱故也。"每次陳妻先兆流產,陳都重用這兩味"聖藥"治療,結果連用五次。連墜五次,卻不懷疑用藥得當與否,反而認為已盡了自己努力,胎保不住,乃天意也。因為他太崇拜古人了,崇拜到盲目的程度。後來,陳妻第六次懷孕,將要流產。碰巧陳修園赴省城參加鄉試,不在身邊。他母親做主,請了族伯陳延義來為媳婦看玻這位陳老伯一反修園以前的做法,用四物湯加鹿角膠、補骨脂、杜仲、續斷各二錢,一服而定。再令每旬一帖,到陳修園回家時,其妻已懷孕六個月,安然無恙。修園看了延義的處方以後,大為震驚:因為鹿角膠、杜仲都是溫補之物,川芎,又善行血,這些藥物合用在習慣性流產的孕婦身上,竟能如此神效,真是意想不到啊!如果修園當時在家,一定又要用古人的訓話來與他力爭,一定又要堅持用黃芩白朮,其結果,也一定再次保不住胎。
其實,胎動不安至先兆流產的原因很多,安胎的方法,也必須辨證施治,才能奏效。固執於一方一法,實難達到預期的目的。像陳修園的妻子,因連續自然流產多次,身體必然受到耗損而致虛弱,腎、脾、氣、血都受到影響。氣虛則陽虛,如果再用黃芩這類清熱的藥物,就好像雪上加霜了,其結果,當然是適得其反;而白朮雖善於安胎,但是其性燥而氣閉,用得不當,反受其害。陳延義針對該孕婦"虛""寒"的特點巧用"寒者熱之"及"虛者補之"的藥物,所以一服而安。
經過了這次深刻的教訓,陳修園猛然省悟,以後凡遇到胎漏欲墜之症,再也不敢專主涼血,不論青紅皂白,都用黃芩、白朮,不但如此,他一改崇古太甚、食古不化的毛病,為祖國醫學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