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新聞
患「廣場恐怖症」:億萬富翁反羨乞丐自由
溫州市一位身家過億的私營企業老闆,近幾個月來,一旦置身於人群中就會臉色蒼白、渾身冒汗。經心理醫生診治,他終於擺脫了這種「廣場恐怖症」,在春節期間,與家人一起出門旅遊了。
據溫州市心理衛生協會心理醫學門診部戴醫生介紹,這位大老闆經十幾年的商海拚搏,資產已達上億元。但幾個月前,他在一次宴請客人時,突然臉色發白、大汗淋漓。被送進醫院後,醫生卻診斷他身體無恙。而且,他再也不敢到外省市談生意,每天出門都要熟人陪伴,生怕別人綁架他。他開始羨慕起街頭的乞丐了,自由自在,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戴醫生說,經診斷,他患上的是「廣場恐怖症」,系平時生活節奏過快,過於注重人際關係,加上長年經商精力衰竭所致。
心理專家提醒人們,別為了賺錢透支健康,不論是健康的身體,還是健康的心理,都是金錢買不到的,要堅持體育鍛煉,並注意調節生活節奏,保持心情舒暢。(《溫州都市報》)
主持人:鮑朋
今日播報
有錢還有什麼煩惱?
2001年10月,北京一家通訊公司董事長從公司辦公樓的窗口跳了下去,後來經過及時搶救,命算保住了,但兩條腿卻再也站不起來;
1998年聖誕節前夜,在海口市興高采烈的人群中,一個滿臉塗滿油彩的女人一邊瘋狂地尖叫著「上帝,我愛你」,一邊用一把剪刀將身上的衣服剪成碎片。這個瘋瘋癲癲的女人曾經是一位擁有上千萬資產的女老闆,她出品的服裝一度是市場的寵兒。只是因為被自己的丈夫騙走了全部財產,背上了一大筆債務,她的神經才開始失常;
1993年,廣東省茂名市一位年僅29歲的企業家馮永明在自己家中用水果刀割腕自殺。在他的遺書中,留下了一行觸目驚心的文字:「現實太殘酷,競爭和追逐永遠沒有盡頭……我將到另一個世界尋找我的安寧和幸福。」而此前3個月,馮永明一手創辦的永豐麵粉廠因經營不善而破產,他本人因此而患上了重度抑鬱症。
財富與心理隱患距離有多遠?
不管你是否承認,實際上,財富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是否幸福的標誌之一。人們會把名譽、事業自然的與富人聯繫起來,以為他們理所當然地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幸福和最輕鬆的浪漫。而實際上,如果這個富人是靠自己努力得來財富,那麼這也就意味著他的一生從此將與壓力、競爭、勞累、焦慮結伴而行,他們也會比一般人承受更大的精神壓力。
「像溫州這個富翁早就該看心理醫生了。」已經「小有成就」、現在還不足28歲的吳先生是一家IT公司的創辦者之一。還算年輕的他,與6年前大學剛畢業時比起來,最大的變化是「胖了好幾圈」。除了關注自己的錢包、自己的身段,對於自己的精神狀態吳先生考慮得不多,「還年輕吧。」
在我國,像吳先生這樣的小企業家以及比他更成功的大企業家,很多人都存在心理健康隱患,但是多數人的態度都同吳先生一樣———「忽略」。我國學者近幾年對30歲至40歲之間的企業家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現53%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富人們從無到有的掘金故事和各種各樣的商戰傳奇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他們也把焦慮、孤獨和苦悶留在光鮮的背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完全沒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率只有9.5%。企業家由於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更是心理疾病的高發人群,但由於種種原因,長期以來,這一現象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心理障礙。這種幾率和患感冒差不多。但在我國,對兩者的看法卻有天壤之別,誰要是看了心理醫生,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這個人有精神玻而在民間的詞彙裡,精神病基本和瘋子同一含義。其實,在發達國家,看心理醫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說,成功企業家背後有兩股力量在支撐,一是法律顧問,再就是心理醫生。就連美國國家總統,也有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為其服務。
主持人:婉雯
今日播報
新聞關鍵詞
幸福與窮富
什麼是新窮人?
當代窮人和富人的標誌是什麼?在一本名為《你為什麼是窮人》的暢銷書中這樣寫道:窮人吃肉,富人吃菜,窮人白胖,富人黑瘦———贅肉是窮人的標誌;窮人愛提一堆花花綠綠的保健品,去看望富人;窮人的名片總有許多虛頭八腦的頭銜;窮人往往死靠單位;窮人愛上網,因為網絡讓窮人富人平起平坐,暫時忘卻窮人角色。
收入頗豐就能稱為是富人了嗎?月收入幾千,整日輪請吃飯、結伴美容、拉幫購物、集體泡吧。他們喝可樂、吃漢堡、看流行卡通,將「人生平面化」、「交際網絡化」。其生活之奢侈、格調之高雅,比富人還富,還成天把年薪掛在嘴頭———這樣的人被稱為「高薪貧族」。該書作者古古認為,很久以來,文化氾濫———什麼煙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性文化,就是沒有人說起「窮文化」。其實,一個女人如果長得醜,旁人一定不能說她醜;所以越沒有人說你窮,其實越窮。從前有人在嘲諷富人時總說:「你窮到只剩下錢了。」而當前的流行話語卻認為:「比這更糟糕的是,窮到了連窮都不承認了。」
窮人最怕啥?
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對窮人來說,最怕的就是有玻窮人往往從事的是體力勞動,而身體也就成為惟一的本錢。所以對窮人來說,健康出了問題是最致命的打擊,因為無錢看病,而病重也就更沒辦法掙錢,這是最悲哀的事情。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而奉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窮人最怕的還有不公平的待遇以及永遠欠缺發展的機會。
幸福和窮富有多大關係?
在物質普遍比較豐富的背景下,窮人、富人的概念往往不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區別。很多時候你不能從外表判斷出誰是窮人誰是富人,比爾·蓋茨常常穿便裝,城市的打工仔倒是天天西服革履。
窮和富是相對的,很多時候只是一種感覺。在富裕地區,一個人即使有車有房(多半是貸款買的),可能仍然屬於低收入者,每天仍得為生計奔波。但在另外的貧困地區,他這樣的狀況足以讓當地的大腕垂涎三尺了。
往往收入越高的人越覺得自己是窮人,這並不是荒誕。央視做過調查,多數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已經達到小康,而部分月薪超過3000元甚至5000元的人卻認為自己的生活與小康標準還有很大的距離。
小康只是生活的基本層次,權威機構定義小康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是人均GDP達到800美元,還有一個就是食物消費支出低於家庭收入的50%。看來窮人富人有一個最簡單的參照物,那就是誰還在為食物操心,誰就是窮人。生活對富人來說才是生活,對窮人來說只是生存。對於那些特別窮困的人來說,探討「你為什麼是窮人」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因為他們難以改變現狀,他們對窮富的認識都是從有限的生活經驗中得來,是根據對生活必需品的擁有來判斷的。而城市中的窮人,或者富裕地區的窮人,困擾他們的不是一日三餐,而是發展問題。
現代人不完全以物質標準去評判一個人的價值,而且人的生活方式豐富多彩,並非富人就是快樂的,窮人就很痛苦。人生的幸福很多時候與窮富無關。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