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德國在統一後成為容克資產階級國家?

為什麼說德國在統一後成為容克資產階級國家?

德國歷史故事

為什麼說德國在統一後成為容克資產階級國家?

德國是在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失敗後,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妥協的情況下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和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的容克地主階級,在德國的政治和經濟生活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這種情況,給德國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

  德國統一後,容克地主階級同資產階級的利益漸趨一致。在政治上他們獨佔了德國的軍政要職,在國家政權中起著重要作用。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壟斷資產階級進一步依靠容克地主階級專政,以便對內鎮壓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對外爭奪市場和世界霸權。列寧指出,德國是個「軍閥的、容克的、資產階級的帝國主義國家」。  德國在19世紀後半期和20世紀初,雖然經濟發展較快,工業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程度也比較高,但它的壟斷組織普遍採取較低級的卡特爾形式。參加卡特爾的企業,在生產和銷售方面仍然保持經營的獨立性,只是根據協定瓜分銷售市場,確定商品產量,規定標準價格。

1911年,德國共有550~600個卡特爾,它們廣泛地分佈在采煤、冶金、電氣、化學、紡織、皮革、玻璃、磚瓦、陶器、食品等一系列部門。卡特爾成為德國最普遍的壟斷組織形式,是與德國經濟中廣泛存在封建殘餘分不開的。容克地主和壟斷資本結合在一起,對勞動人民進行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剝削,工人工資低,人民群眾購買力低,國內市場狹小,爭奪市場的鬥爭異常尖銳,從而推動了締結劃分市場和規定售價的卡特爾的發展。同時,封建勢力的存在,封建行會傳統對經濟影響很大,工業中與少數大企業並存的還有大量的小企業,它們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這為在生產上進行聯合的托拉斯的發展造成了困難,而卡特爾最易於把為數較多而技術狀況比較懸殊的企業組織在一起。 容克地主階級和壟斷資產階級的結合,使德國帝國主義特別富於對外侵略性。在國內階級矛盾和市場問題十分尖銳的條件下,德國地主資產階級為了轉移人民視線,同英法帝國主義爭奪「陽光下的地盤」,積極地投入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鬥爭,並最早走上了軍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道路。樣一來,並且已經進入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因此,列寧將之概括為「容克資產階級帝國主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德國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