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聚會的節日。平時難得一聚的親朋摯友、家庭成員,聚會一堂,舉杯換盞,品嚐美味佳餚;撫今追昔,暢敘情懷。飽嘗人生百味的老人,此時不禁感觸良多,情緒波動較大。談及「好事」喜形於色,開懷大笑;言及不順心事則或憂或怒,溢於言表。
中醫理論認為「過喜傷心、大悲傷肺、憂思傷脾」。情緒大起大落,均有悖健康長壽。因為凡事均講究個「度」,對老年人更是如此。
過佳節,吃的品種及數量豐盛。應依個人健康狀況擇食:有腎病及高血壓者忌鹹、有胃病者忌酒、有糖尿病者忌甜、有肝膽病者忌油膩……
對老年人來講,莫沾肥甘原味大菜。高脂肪、高蛋白質的水產海鮮、禽蛋、肝腎、肉類均富含「嘌呤」,屬「酸性食品」,攝入過多使身體發生「嘌呤代謝」障礙,血清屬酸佔有量飆升,形成乏力又懶動的「酸性體質」。高尿酸是誘發「痛風」病的基矗「痛風性結石」極易侵犯腎臟及骨關節。即使「痛風」醫護好轉,受累部位的功能也難以及時恢復。
老人「牙口」欠佳。消化與吞嚥功能均「今不如昔」,宜細嚼慢咽,使口腔唾液與食物充分「攪拌」。提升胃的消化及小腸的營養吸收率。進食魚、雞、鴨等食物,勿誤食碎骨或魚刺什物。老人每次食量不求多,應求多樣化。在二大瓶啤酒中竟含「嘌呤」70毫克,宜少飲啤酒,可適量飲有益心臟的葡萄酒等。
老年人不論遇到多大的「驚喜」或遭遇偌大的「氣不打一處來」之事,均應鎮定自若。因為「喜過了頭」或「暴跳如雷」均可誘發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釋放「走高」致心跳快速、呼吸淺顯,這往往引髮冠狀動脈血管或腦動脈痙攣而猝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
老年人的「精、氣、神」畢竟不濟,對老人講話或老人自己說話均不宜過多。謹防招致「耗精、損氣、傷神」。
起居有規律,這是許多老年「長老」的長壽養生之道,在節假日也應如此。闔家老幼歡聚一起,偶爾搓搓麻將、熱鬧熱鬧無妨;但切忌「玩」得過久。夜晚10時至凌晨3時是安眠的理想時段。充裕又高質量的睡眠,對老年人心身健康和「精、氣、神」的保養或提升尤為重要及必要。
(生活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