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種新事物、新理論剛出世時,總會受到各個方面的挑剔和反對,許多新發現往往這樣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可許多已經流行的觀點,即使有弊病,卻很難糾正。這種對新事物、新理論、新設想的抗拒心理,亦可稱之為「思維惰性」。
俗話說:「少見多怪」看慣了「三寸金蓮」的人,一看到婦女的天足,便覺得其醜無比,留了幾十年的長辮,一旦要剪掉它,覺得很不是滋味。思維惰性的現象舉不勝舉。
人一生下來,便立刻碰到一個現成的生活方式,包括人們怎樣吃飯,怎樣穿衣,怎樣幹活,怎樣相處,等等。這幫助人們比較容易地學會生活。但同時這也給人們一種錯覺,好像人本來就如此生活,而且將來也是如此生活的,還往往以為任何地方的人也如我們這個地方的人那樣生活。這就使人們安於現狀,陷於保守,養成惰性。歸納起來,形成思維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一、因循守舊。人類的思維除了有能動性與創造性的一面外,又有落後於實踐而保守成規的一面。就連一些著名科學家也常常要受因循守舊的思想的影響。
二、看問題片面。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複雜過程,它不是直線式地進行的,而是近似於一串圓,近似於螺旋的曲線,這一曲線的任何一個片斷都能被片面地變成獨立完整的直線。比如,前些年我們有些人曾片面地將服裝與政治、道德等意識形態混為一談。
三、迷信權威。
四、怕犯錯誤。
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