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尿,嚇壞了新媽媽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寶寶尿,嚇壞了新媽媽

一天,診室裡來了一個「小病人」,出生只有10天,因為媽媽還在坐月子,所以,「病人」是由爸爸抱著來的。醫生看了一眼躺在爸爸懷裡的小寶寶,孩子面色紅潤,神態安詳,睡得挺香的,就向家長瞭解病情。原來,孩子出生頭幾天,排尿還是正常的,一天大約5~6次,可出院回到家不久,不知怎的,小便一下子就多起來,一天竟達20多次,有時尿在尿布上似乎還帶點紅色。其他倒是未發覺有什麼不妥。因為小寶寶她媽前年得過腎盂腎炎,那時也有尿頻、尿急的情況,一天小便也是十幾二十次,但當時已及時治好。新上任的媽媽看到寶寶的情況非常焦急,擔心寶寶是不是也得了腎盂腎炎,另外,據一些醫學書中介紹,女孩尿道短,易得這種病,所以緊張得不得了。

醫生給寶寶做了詳細的檢查,身體各方面都沒有異常,血和小便化驗也是正常的。最後,醫生告訴家長:寶寶完全正常。那為什麼寶寶會拉那麼多的小便呢?這是因為小兒泌尿功能與成人有不同的生理特點,如果瞭解他們的這些特點,新上任的媽媽就不會驚慌了。

其實,小兒在不同年齡,尿量和排尿次數都不相同。由於嬰幼兒新陳代謝旺盛,年齡愈小,其熱能和水代謝愈活躍,吃的是以液體食物為主(特別是嬰兒期),而膀胱容量又較小,所以每天排尿次數很多。在剛出生頭幾天,由於進食量少,寶寶尿量可很少,一天只有4~5次。幾天之後,排尿次數會迅速增多,6個月以前,一天可達20~30次,每次約30毫升。6個月後,隨著半流質的輔助食品的增加以及腎臟功能的逐漸完善,排尿的次數會逐漸減少,到週歲時,一天排尿約15~16次,每次約60毫升(約為普通玻璃杯的1/3杯)。2~3歲時,平均一天10次左右,每次的量也逐漸增至90毫升左右。但由於受寶寶的個體差異,以及飲水量、氣溫等因素的影響,尿量和排尿次數都可有較大的變化。

出生後僅在最開始時排的尿液顏色可較深而帶濁,在整個嬰幼兒期新鮮尿液幾乎是無色而透明的,並帶有一種淡淡的芳香。放置一段時間後,因尿中的尿素分解為氨,才出現較明顯的氨臭。由於新生兒及幼嬰尿液中的尿酸鹽比較多,在尿布上分解時有時可使尿布紅染。又或在氣候寒冷時,剛排出的尿是清的,放置一段時間後就變濁了,這是由於嬰幼兒尿中含有較多的尿酸鹽和磷酸鹽,在溫度降低的情況下溶解度變小而析出的緣故。這些都屬正常的現象。

嬰幼兒自主性排尿功能是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才逐步完善起來的。出生後最初幾個月內的排尿純屬反射性的,只有在膀胱充滿後引起反射性排尿。一般到5~6個月大時,條件反射才逐漸形成,例如能在大人「把尿」時排尿,或在睡醒時會有要排尿的表示。到1週歲時,可以逐漸訓練其對排尿的控制,大約要到1.5~2週歲後,幼兒才真正能控制尿意和自主排尿。

嬰幼兒的尿液,往往可以反映嬰幼兒的健康狀況。初為人母的你,當然首先要知道什麼樣的情況是正常的,什麼樣的情況是異常的,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找醫生。例如,寶寶排尿的異常,無論多尿、少尿或無尿,除受氣溫、飲水量多少等因素影響外,也可因心、腎或垂體等多種疾病引起;如果剛排出的新鮮尿是混濁的,就要排除急性泌尿道感染等可能;如果剛排出的新鮮尿即有異常氣味,則提示寶寶可能有病如有一種苯丙酮酸尿症的患兒,排出的新鮮尿帶有一種特殊的霉臭味,這種小兒往往伴有智能低下;又如,在寶寶的排尿控制功能完善過程中,發生「尿床」是正常的現象,但若到了5~6歲仍經常尿床,那就是不正常的了;此外,嬰幼兒排尿有個特點,就是一旦開始就難以中斷(除非突然受到驚嚇),如果尿流斷斷續續,或排尿時出現疼痛、哭鬧等情況,均應及時到醫院找醫生檢查。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