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時裝表演隊模特林小姐,參加訓練不久,偶然發現自己走路時右側髖關節發出輕輕的「咯登、咯登」的聲音,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甚感好奇。時常向隊友們誇耀,並做「即興表演」。
小李愛打籃球。去年參加區級聯賽,搶籃板球躍起時,右腳沒站穩,膝關節扭傷,又腫又痛。經過用藥、休息,腫脹漸漸消了,但膝關節外側老是疼痛,活動時可聽得較清脆的響聲,並有彈跳感,上下樓梯無力,不能單腿下蹲,右側大腿不知不覺萎縮變細。最後,小李只得遠離運動常
會計吳女士剛過不惑之年,從去年入秋後右手食指開始疼痛,關節活動不靈。當食指活動到一定程度後,即卡住不能再動;若用力活動,便如同扣動槍的扳機一樣,伴隨「咯登」一聲響,猛然彎曲過來。手部許多動作,如上班按微機鍵盤,在家切萊、洗碗,都受到影響。
……
在醫院門診室,諸如此類的關節彈響的患者時常見到。有的除了彈響外,伴有或不伴有疼痛,關節活動受或不受影響。那麼,該怎樣區分呢?
一般說,僅有彈響、不伴疼痛活動障礙者屬於生理性彈響。原來,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肌腱和骨骼之間、肌腱與肌腱之間,無不發生相對運動,它們互相碰撞或磨擦,就會發出聲音。這種由關節生理活動所引起的彈響即為生理性彈響。在大部分人身上,這種聲音不明顯,聽不到,而在有些人身上則比較明顯,聽起來比較清楚。這是個體差別的緣故。
經過體格檢查和X線攝片,弄清了林小姐的髖關節彈響原因在關節以外,我們稱為彈響髖。原來,大腿上端外側,股骨大轉子凸起在皮下,和皮膚之間有一層又厚又韌的韌帶叫髂脛束。髂脛束向上和臀部肌肉相連,向下止於膝關節下方的小腿骨。臀部肌肉收縮,帶動了髖關節活動。走路時,髂脛束便來回在大轉子外側前後滑動。由於先天性因素,或因鍛煉後髂脛束增厚,活動度加大,活動時便可發出比較清楚的響聲,同時感到大腿上端有彈動感覺。由於青壯年人的活動範圍大,運動量也大,彈響髖比較多見,可單側發生,也可雙側發生。女子骨盆上部較寬,股骨向中線傾斜,大轉子更加突出,比男子更易發生彈響。這種情況屬於生理性彈響,不須特殊處理。如果覺得實在難以忍受,並引起了心理負擔,做一個小手術即可消除。此外,還有比較少見的彈響肩、彈響肩胛、彈響踝等。
小李與林小姐不同,其膝關節彈響是由關節內病變引起的。經關節鏡檢查,確定是外側半月板損傷。原來,在膝關節內關節面之間,有兩塊名叫半月板的月牙形軟骨「墊片」,可幫助穩定關節,減少摩擦。小李打球時膝關節受傷,半月板發生破裂。破裂後的半月板,不但可引起疼痛等症狀,活動時還會發出響聲。
而吳女士手指彈響,病變在關節以外,因腱鞘狹窄而起。手部肌腱外面包著腱鞘,手指活動時,肌腱在腱鞘內滑動。活動頻繁,腱鞘摩擦增加,或手掌握物,腱鞘受到物體與掌骨頭相對擠壓,容易勞損;加上人過中年,氣血兩虛,或寒濕侵襲,誘發炎症,引起腰鞘狹窄。而此時肌腱卻腫脹增粗,在腰鞘內活動時,便發生卡壓和彈響。與此情況相似的還有前臂膀鞘炎、跟腱周圍炎等等。
總之,關節或周圍組織畸形、外傷、炎症或慢性勞損等多種原因,均可導致關節活動時發出響聲。如膝關節內長出遊離體,或半月板先天畸形,長得比較寬大(醫學上稱盤狀半月板),或關節面磨損,滑膜增生、發炎等,便可發出響聲。髖關節周圍,先天性或習慣性城關節脫位、臀部肌肉攣縮、股骨大轉子表面的滑囊炎,其他肌肉或附近的病變等,也可引起響聲,但須與彈響髖相區別。
病變不同,響聲各異。有的較清脆,有的較低沉,有的如同隔著帽子捻動頭髮……但經過檢查,不難區分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生理性關節彈響,不必特殊處理,更不必為此惶恐不安。若是疾病引起的,可根據不同情況採取治療措施。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可做修補或切除;腱鞘炎及滑囊炎、腱周圍炎等,可採用藥物局部注射、貼膏藥、理療;畸形,則可手術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