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院長 房定亞
行醫近40年,由於職業關係,不免對長壽或早逝者的原因十分關注,也從中學到了不少養生知識,這些知識對人生旅程順逆有著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天天在實踐它,其做法有三:
養神
中醫《內經》中說:「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明了精神修養的重要性。古代道家、醫學家對健康長壽都十分強調養神,不使七情(喜、怒、哀、樂、悲、恐、驚)過極,也就是不讓我們當名譽、金錢、物質、地位的奴隸。對生活不苛求,保持樂觀豁達,使精神內守,即可抵禦疾玻
最近我聽到一個112歲長壽老人的秘訣:善待別人,心胸開闊,一生不與人吵架。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她卻達到了「精神內守」的境地。相反,在文革中有很多老幹部經受不了精神折磨,相繼患癌去世,他們多因七情過極,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精神就不可能內守。正反兩方面說明,精神刺激過度,會引起大腦功能紊亂,失去防病能力,病就會蜂擁而至。
古人嵇康曾有養生警語:「養生有五難:名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要也。」看後頗有收益。
生命在動
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同樣,生命機體也在乎「動」。中醫也常說:氣血通,病不生。要使氣血通,就要靠運動來換得旺盛的生命力。但運動要根據個人情況把握一個「度」,忌千篇一律。就老人而言,經常散步、打太極拳、操持家務等就是最好的運動方式。作為醫生,我並不提倡老人登山或進行過激的競技活動。此外,運動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有持之以恆才能享天年而動作不衰。否則,長壽而不健康,活著卻要依靠他人來照顧,這種長壽就沒意義。
病忌口入
中醫自古就強調「不治已病治未脖,即告誡人們在日常中要有「無病要防、有病早治」的預防疾病意識。預防,必須從自身良好的生活方式做起。應做到「二不,二搭配,三少」。其內容為:不抽煙,不吃污染或霉變食物;吃食物粗細糧搭配,葷素搭配;少喝酒,少吃高脂肪食物,少吃煎、炸、熏、烤、醃製食物。嚴把入口關,每餐八九成飽為最好,保持標準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