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街上,我們常可以看見老大不小的女性穿著印有「love you」、「baby」等字眼的娃娃裝,隨身帶的小包上掛著丁當作響的加菲貓,活脫脫一副甜蜜可愛的幼兒園大班小朋友的裝扮,可這與那些整天把奶瓶掛在脖子上的女大學生們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如此種種,心理學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人到中年扮起俏
鄰居阿慧在感情上屢戰屢敗,以致到了36歲時還未結婚。前一段時間,阿慧不知什麼原因又與交往了半年的男友分了手,她那淒厲的哭聲驚動了四鄰,在我們的安慰下她才平靜下來。
可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自從那次失戀後,阿慧的衣著一下子變得新潮前衛起來,像一個活潑時髦的少女,讓看慣了穿著本分的阿慧的我們竟然接受不了:低胸露臍的休閒T恤,肥大褶皺的韓國面袋褲,顏色艷麗的鬆糕鞋。這還不算,她又在自己顱骨兩側的制高點束起兩個橫向的髮辮。阿慧外表的巨變引得我們還以為她因失戀患上了心理疾病呢,可她的言行並沒顯示出任何有精神障礙的跡象。左鄰右舍受不了,對她的衣著大加指責,稱她人到中年還扮小姑娘,就連平時稱阿慧為阿姨的小學生們也不知道喊她姐姐好還是阿姨好。
點評:隨著社會人文環境越來越個性化,服裝時尚也越來越趨向於個性表現的需求。無論在色彩還是款式上,年齡和性別都不再是個人在選擇著裝時最主要的依據,這一點是目前人群中表現最突出的社會現象之一。採取大膽新潮衣著的中年女性,一般有四種情況:其一,尚且獨身。因為到這個年齡的女性還獨身,自有其與眾不同的個性,早已不在乎別人對其著裝的看法了。其二,婚後一直沒有孩子,無論是自己還是愛人都在嬌慣自己,自覺還沒有長大,有此心態,也就不在乎什麼年紀穿什麼衣服了。其三,心態不老,性格活潑,即便有了孩子也不把自己當媽,高興起來穿得像小姑娘一樣也就不足為奇了。其四,有些女性在遇到了如失戀、離婚等事件後心情惡劣,就通過臨時改變一下自己的外表和著裝來緩和心情,作自我調節,如本例中的阿慧。
掛著奶瓶的女大學生
我家距一高校不遠。那天,我去學校做一個採訪,在學校的樹林裡,我發現一個女生梳著只有在小女孩頭上才能看到的羊角辮,更令我驚奇的是她脖子上竟然掛著一隻奶瓶。憑記者的職業好奇感,我對這種現象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便與這個女孩交談起來。
她說:「其實在胸前掛奶瓶在大學裡實在是太正常了,以前喝水總是用各式各樣的杯子,模樣都差不多,沒個性,且很容易打破。後來改用了奶瓶,發現好處多得很。」女孩給我列舉了奶瓶的幾個優點:「一不怕漏,不管站著喝躺著喝都不會倒翻;其次,奶瓶是特殊材料做的,不怕冷裂,不易毀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奶瓶可以標新立異,奪取回頭率。」
經她一提醒,我觀察到她的奶瓶是果凍式的,半透明身,淺紫的底色裡夾雜著卡通造型,一條五顏六色的帶子把奶瓶掛在脖子上,真是絕對地出彩!怪不得第一次見到此的我差點跌破眼鏡。
點評:女大學生流行用奶瓶,主要有三個因素:一,奶瓶的實用性。二,在用奶瓶的過程中,可以重新體味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寵愛的情景,在心靈深處感受嬰兒的無憂無慮。三,年輕人都喜歡標新立異,棄用傳統的茶杯改用奶瓶不失為一種創意。當然,不排除有些大學生有從眾的心理行為,目睹許多人都用奶瓶,也隨波逐流一哄而起,這也是大學校園女生流行用奶瓶的普遍原因。
喜看卡通片的白領一族
玉林在上海的一家外資公司上班,工作挺忙,往常下班後都要留在辦公室加班一段時間才回家。可最近只要一下班,她就迫不及待抓起包就走。她最擔心的就是錯過影視頻道播出的日本卡通片《櫻桃小丸子》,而迷戀卡通片在她的同事中非常普遍。
玉林家裡的書櫥堆滿了《加菲貓》、《小王子》、《酷溜族》、《貓和老鼠》等漫畫書和光碟。長期受漫畫書和卡通片的影響,玉林有時也會在丈夫阻止其長時間看電視時說:「我在核對報紙上的電視節目表有沒有印錯。」也會不時地拿著冰激凌向正在上網的丈夫搗蛋:「好吃的冰激凌哦,想不想吃?你想吃我也不給你吃1
據我瞭解,像玉林一樣的成年卡通迷很多,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卡通片、漫畫書這樣的低幼齡讀物,為何吸引眾多受過高等教育的白領女性的熱愛?
點評:白領女性被工作壓力纏擾著,而讀漫畫、看卡通,無疑能使她們情緒放鬆,身心得到調節,而且,卡通形象往往塑造得較具人情味和理想化,成人看卡通,可以從中獲得某種精神寄托。如收視率很高的《櫻桃小丸子》,那個有點懶、有點饞、有點虛榮心的小丸子為什麼得到這麼多人的喜愛呢?也許,那種嬌寵自己的心態讓他們不知不覺產生了共鳴吧。
辦公室成了玩具陳列室
我的老闆是香港人,平時潔身自好,不喜歡光顧酒吧、舞廳等娛樂場所,他只有一個嗜好,就是玩玩具。
每當下班後,老闆都要邀上幾個員工到他辦公室的裡間瀟灑玩一回。如果你是第一次去那裡,肯定會以為到了供孩童娛樂的專業場所,其實這是老闆平時最喜歡的休閒處。
看,這個名叫「迷你高爾夫」的擺設絕對精緻,一小塊半圓的木板當中放著一隻高爾夫球,旁邊還架著一把微型木質長桿,顯得特別又高貴,老闆總是在下班後趁心勞神疲之際,揮幾桿過把癮。
老闆的玩具還有很多,如瑞板球、魔方、跳舞毯、電子雞、玩具狗等,而我最鍾情的還是那套原木製品的三維拼圖。當我用拼板和積木拼出一片純真浪漫的童話世界時,我的心就會平靜下來,去感受只有童年時才有的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心境。
在老闆的感染下,辦公室裡的許多同事都愛上了玩具,我也在自己堆滿文件資料的辦公桌上,不時讓米老鼠推著輛小車喀噠喀噠地轉幾周,或者擺弄一下玩具狗讓它叫上幾聲,這時我緊繃的神經就會鬆弛下來,枯燥沉悶的氣氛一下子變得輕鬆活潑,工作效率也就上去了。
點評:成人玩具大多造型樸實,注重操作過程的挑戰性與智能性,目前在市面上出售的成人玩具已可細分為:休閒型、禮品型、對抗型、益智練腦型。成人玩具沒有兒童玩具那般色澤鮮亮,造型誇張,而是對玩者的智力、協調能力、平衡能力、空間想像力等諸方面有著極高的要求。社會心理學家分析,現代社會成人工作、生活的壓力比較大,需要借助某種形式鬆弛緊張的神經,而玩玩具則不失為一種宣洩情緒、達到減壓目的的好方式。
綜合點評:有人把上述幾種有趣的現象稱為「成人嬰兒化」。
按照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的人格論,人格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隱藏在潛意識裡追求快樂、不受約束的本我從出生時就存在,嬰幼兒期本我對個體行為起主要支配作用;隨著個體的成長,在環境中逐漸發展而產生講究現實的自我,支配自我的是現實原則;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則。在條條框框較多的成人世界裡,由本我而來的各種需求,如不能在現實中立即獲得滿足,他就必須遷就現實的限制,並學習如何在現實中獲得需求的滿足。緊張繁重的學習、激烈的競爭和強大的工作壓力,使積壓在成人身上的負荷越來越重,為了擺脫這種沉重感,釋放心理壓力,在潛意識中,本我對成人個體行為的支配便以「嬰兒化」的形式表現出來,玩具、奶瓶、卡通片等本屬於孩童們的東西就成了他們回味與重溫久違的美好童年的媒介。歸根結底,「成人嬰兒化」是一種心理需求年輕化的表現,社會的發展和開放是這種現象出現的土壤,社會輿論環境的寬鬆也促成了這種現象的增長。從一定意義來講,這種「成人嬰兒化」現象的出現,是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的產物,這種現象確實在一定意義上緩解了人們的心理壓力,豐富了生活。
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一旦當「成人嬰兒化」發展成為一種病態時,就會出現不敢正視成長這個問題,從而期望停止成長和逃避成長。存在病態的「成人嬰兒化」現象的人一般心理承受能力都較差,發生時間多在剛跨出校園這段時期,這些人與孩子有「共同語言和興趣」,如看卡通片、玩玩具、做遊戲。並且在這些方面缺乏自制力,從而變得玩物喪志;他們的思維邏輯和處世方式停留在學生時代,完全不按成人世界的牌理出牌,因此對聲氣相投的人分外敏感,易扎堆,按照自己的遊戲規則交朋友,後果是大大延長了「長不大」時期。病態的「成人嬰兒化」還表現為難於堅持,情緒化,不穩定,容易被哄逗,疏於計算,一張臉掛盡陰晴圓缺、喜怒哀樂,有依賴性,不喜負責,在需要承擔責任時便逃之夭夭。
同時,成人玩具、奶瓶、卡通片等的流行也反映了許多人的從眾心理。從眾行為的過分普遍,反映了部分個體的自我意識弱化,獨立性較差,缺乏個體傾向性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從眾行為中消極現象抬頭的主要原因。即使從眾行為出現積極效應,但一旦失卻這種從眾氛圍,又很容易不知所措,找不到自己的努力方向。走向社會後的迷惘、失落,實際上是從眾現象最直接的後遺症。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辨證地接受「成人嬰兒化」現象,在用玩具、奶瓶、卡通片、成年人扮小姑娘等方式幫自己忘掉煩惱,回味過去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成人化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必須面臨的人生歷程,不能逃避,只能面對,成長中的煩惱誰都不可能避免。(點評: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