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伊始,大地解凍,萬物復甦,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氣的景象。但是,這時人們卻出現一種「逆反」現象,感到困乏沒勁,提不起精神,這種懶洋洋的現象叫春困。
來自中央氣象台的消息稱,專家對此解釋說,其實,春困並不是病態,它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著自然界氣候變化而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因為人體的血液循環有一定的規律,如果外界氣候發生變化,那麼人體也就會出現相應的生理反應。如冬天,皮膚毛細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流量減少,大腦和內臟的血流量卻相對地增加,使大腦供氧量充足,所以人們往往在冬天頭腦清醒。進入春天,隨著氣溫的升高,會使人體皮膚的毛細血管和毛孔明顯舒張,體表的血液循環隨之旺盛,血液供應量比冬天要明顯增多,而使流入大腦的血液比冬天少,大腦的氧氣供應量減少,導致了腦神經細胞興奮程度的降低,人體一時還適應不了這樣的氣候變化,於是出現了軟綿綿、無精打采、昏沉欲睡的春困現象。
專家說,俗語說「早睡早起精神好」,春天要保證有一定的睡眠時間,可減少白天的睏倦現象,這不是說睡眠時間越多就能消除春困。春天給大地帶來了生機勃勃的春意,也正是人們開展室外活動的大好時光。人們在晨煉時散步、慢跑、做操、打拳;假日結伴郊遊、爬山等運動都會改善機體功能,從而能較快地適應氣候變化,這是防止春困的一種積極措施。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