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是一種身體疾病,但在今天這個非常時期,從某種角度講它成為了某些人的一種心理疾玻主要表現為:一聽到別人得了非典,就慌了神,不去認真瞭解非典是一種什麼疾病,不知道怎樣預防才是正確有效的,而只是憑著自己的理解,開始瞎預防。比如,在馬路上行走、騎車時都戴著口罩,不敢跟人說話,見人就躲開,道聽途說地找一些藥方來服用,當聽說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和預防的時候,就想到了偏方、秘方。在做完這些之後,仍然感到不放心,戰戰兢兢地去求神拜佛,以尋求心理上的安慰。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樣的恐慌是公眾缺乏安全感所致。按照馬斯洛的五個需求學說,安全感是人們最基本的社會需求。在一個處於轉型期的社會裡,在這樣的傳染病突然襲來時,人的憂慮不僅包括了對疾病本身的恐懼還包含了對未來生活不確定性的憂慮:比如生病了怎麼辦?誰來支付醫藥費?會不會失去工作?會因此而被人歧視嗎?傳染給了家人怎麼辦?在這些因素的壓力下,人容易變得脆弱,會在心理上形成更大的擔憂,和更強烈的恐懼感。
這種恐懼源於對非典的不瞭解,導致出現「過度擔心」、「過度控制」。
公眾對於非典的恐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是一種傳染病,如同當初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慌一樣,一般人容易「聞傳染而色變」。非典確實是一種具有較強傳染性的呼吸系統疾病,它的準確名稱叫「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目前已經明確為「冠狀病毒」病原體感染所致,暫時還沒有針對該病毒的治療藥物。但非典也並沒有人們傳言的那樣恐怖,死亡主要原因是發病急、發現不及時、醫治較晚、伴有軀體其它疾病等,而一般的病例在現有醫療條件下都能得到良好的救治。
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出現一定程度的恐懼感是正常而自然的心理反應,但現在一些人出現了過度恐慌:他們在心理上過度誇大非典的實際危險性,認為非典時刻威脅著自己的生命,整日惶恐不安,忙於用各種不確切手段預防非典。就像那些每天都擔心自己身體上得了某種疾病的人一樣,這種心病或許真會導致某種疾病的發生。過分擔心染上非典,每天憂心忡忡,心理負擔加重,精神焦躁不安,會影響身體的健康,降低身體的抵抗力,反而不利於預防非典。
因此,在當前全社會都在積極防治非典的時候,我們要相信科學、相信自己,只要我們正確地認識非典,以良好的心態、科學的態度對待非典,以正確有效的方式預防非典,就能順利平安地、心身健康地渡過這段發生非典疫情的時期。
來源:勞動報 作者:叢中